哪些蘑菇不能吃?全球野生食用蘑菇科学清单发布中国科学报 2021-02-09 作者:高雅丽 |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初团队与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盛军团队联合多国研究人员重新梳理和系统考证了全球可食用野生蘑菇物种分类信息,并形成了目前最为全面的野生食用蘑菇科学清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综述》期刊。
据了解,最初人类对野生食用蘑菇的科学认识是基于世界各地民族社区对蘑菇的传统采集与利用,但是关于蘑菇可食用性特征的证据还不够完善,有的证据模棱两可,蘑菇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
为了科学考证野生食用蘑菇的安全性,研究团队系统收集了1849年到2020年4月期间来自99个国家、18种语言的蘑菇食用性大数据,其中包含2786个蘑菇物种的9783条记录。通过新的循证分类系统,研究团队进行食用性分类考证,并最终确定了2189种可食用蘑菇,包括可以安全食用类的2006种,需预处理食用类的183种,以及50种有毒类的蘑菇。同时抱着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团队把资料缺失或不完整食用证据的471种确定为食用性不确定类蘑菇。
许建初表示,该研究展示了世界各地野生食用蘑菇资源分布及其传统采集利用知识体系,也确立了亚洲在野生食用蘑菇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此外,该研究着重探讨了全球食用蘑菇在属级分类单元的分布情况和安全可食用性。研究人员发现,红菇属和鹅膏属蘑菇记录的可食用物种数量位列前茅,但占其所有物种数量的比例仅为11%,同时红菇属和鹅膏属包含多种致死型蘑菇种类,这表明此类蘑菇具有较低的安全食用性,应该谨慎采食此类野生蘑菇。该研究也发现木耳属和鸡枞属未有食用性不确定和有毒的记录,并且可食用物种占其所有物种数量的比例均大于50%,表明此类蘑菇具有较高的安全食用性。
许建初强调,针对食用性和毒性冲突的蘑菇物种,需要利用更客观和科学的信息来确定可食性,建议未来的蘑菇可食用性报道应该明确提供引证来源。
论文相关链接:DOI:10.1111/1541-4337.12708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鸭绿壳蛋形成的分子机制获揭示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