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低致死率非洲猪瘟基因II型自然变异流行株新华网 2021-02-27 作者:闫睿 |
记者26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了解到,2020年,该实验室在开展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监测及病原学研究中发现,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了低致死率的非洲猪瘟基因II型自然变异流行株。
目前,全球范围内非洲猪瘟病毒已鉴定出至少24种基因型。其中亚洲主要流行基因II型。时下,非洲猪瘟尚无商品化疫苗或有效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及感染猪群扑杀是防控主要策略。因此,开展流行病学监测及流行株的基因组变异、生物学表型及致病力研究,对非洲猪瘟防控具有关键指导意义。
哈兽研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于2018年分离鉴定了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HLJ/18。2020年6月至12月,该实验室课题组在我国部分省区开展较为系统的非洲猪瘟病毒流行病监测工作,共分离出22株基因II型非洲猪瘟流行毒株。与最早的分离株HLJ/18相比,2020年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均发生不同程度改变,包括核苷酸突变、缺失、插入或短片段替换等。
研究进一步发现,我国田间至少存在4种以上的低致死率基因II型自然变异株。虽然致病力较典型强毒株明显降低,但仍然呈现明显的残留毒力,且具有很强的水平传播能力。很可能已在田间猪群中流行,造成持续的感染、慢性病程甚至死亡,给非洲猪瘟早期诊断带来很大障碍。
“这些变异株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早期诊断难度加大,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带来新挑战,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尽快制定和采取应对策略。”哈兽研所赵东明研究员说。
据介绍,上述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资助,相关成果已于2月26日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