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气温升高加剧西藏粮食作物减产中国科学报 2021-05-19 作者:韩扬眉 |
“已有研究认为,气候变暖使得全球主要作物平均产量降低,但对于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作物产量的影响仍不确定。”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斯确多吉告诉《中国科学报》。
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联合北京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单位,利用西藏粮食作物产量统计数据以及气候变化观测数据研究发现,升温对西藏粮食作物单位产量减产效应加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工程》杂志。
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分布最广的高山地区,它也是气候变化热点地区,其变暖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藏区农田也越来越易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青稞是该地的传统作物,也是唯一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生长的农作物,约占西藏自治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0%,粮食产量的70%。
斯确多吉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粮食安全,已成为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藏区的粮食安全亦不容忽视。
通过定量解析1985-2015年升温对西藏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上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升温对西藏作物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自21世纪初以来,升温显著降低了西藏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气温每升高1 oC,作物产量下降0.22±0.14吨/公顷。总体来看,升温对西藏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负面作用随温度增加而有下降的趋势。
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双聘研究员朴世龙认为:“在未来升温情景下,西藏作物产量的温度敏感性可能进一步加剧。”
该研究为准确理解升温对西藏作物产量的作用提出了新思路,也为选育品种、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等制订藏区农业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措施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ng.2021.01.012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