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细胞可分泌药物抗炎科技日报 2021-09-06 作者:张佳欣 |
为了开发副作用最小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法,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使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对细胞进行了改造,将细胞植入小鼠体内后,该细胞可分泌一种生物药物来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并可防止骨侵蚀。相关论文发表于9月1日的《科学进展》杂志网站。
研究人员表示,医生经常通过注射或输注抗炎生物药物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但这些药物在给药时间太长且剂量太高时,可能会产生严重副作用。免疫抑制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然而,阿那白滞素的半衰期很短,需要每天注射,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此外,目前的生物制剂并不能有效地治疗骨侵蚀。
研究团队之前曾开发了一种支架,这种支架被干细胞包裹,随后植入关节形成软骨。他们还使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所谓的“智能”软骨细胞(为自主再生疗法而修改的干细胞),当软骨中的基因被炎症激活时,它们会分泌抗炎药。
新研究中,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人员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干细胞中的基因进行了重新编程,然后将细胞种植在支架上,制作成一个小型软骨植入物,并将它们放入小鼠的皮肤下。这些细胞可以在小鼠体内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并在出现炎症时分泌一种药物。这种药物通过与白细胞介素-1(IL-1)结合来减轻关节炎症。
经基因改造后的细胞可在皮下或关节内停留数月,当它们感觉到炎症环境时,就会释放生物药物。实验结果显示,药物减轻了小鼠的炎症,并防止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常见的骨侵蚀。
这项研究意味着有可能通过编程细胞来制造各种药物,还可以设计软骨细胞来进行个性化治疗。
研究人员将继续对CRISPR-Cas9和干细胞进行实验,希望设计出能制造一种以上药物的细胞,从而对不同的炎症诱因做出反应。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