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考队考察喜马拉雅山脉灾害链

新华网 2021-09-19

 9月7日,在西藏日喀则市一处山体,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客座教授李渝生(左二)和年轻的科考队员分析地质灾害问题。
  近日,中科院8名科考队员进行了为期28天的喜马拉雅山脉灾害链考察工作。野外工作完成后,接下来科考队员将要花费数月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撰写报告。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等多种自然灾害并发及多发区。此次灾害链科考,一方面有助于当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另一方面为我国相关学科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8月30日,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客座教授李渝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
  近日,中科院8名科考队员进行了为期28天的喜马拉雅山脉灾害链考察工作。野外工作完成后,接下来科考队员将要花费数月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撰写报告。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等多种自然灾害并发及多发区。此次灾害链科考,一方面有助于当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另一方面为我国相关学科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8月27日,科考队员在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一个垂直地面的沉积剖面工作。
  近日,中科院8名科考队员进行了为期28天的喜马拉雅山脉灾害链考察工作。野外工作完成后,接下来科考队员将要花费数月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撰写报告。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等多种自然灾害并发及多发区。此次灾害链科考,一方面有助于当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另一方面为我国相关学科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8月22日,在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一处山体,科考队员使用罗盘,确定岩石的产出状态和方位。
  近日,中科院8名科考队员进行了为期28天的喜马拉雅山脉灾害链考察工作。野外工作完成后,接下来科考队员将要花费数月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撰写报告。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等多种自然灾害并发及多发区。此次灾害链科考,一方面有助于当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另一方面为我国相关学科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8月27日,科考队员王昊手握测距仪,对山体进行观察。
  近日,中科院8名科考队员进行了为期28天的喜马拉雅山脉灾害链考察工作。野外工作完成后,接下来科考队员将要花费数月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撰写报告。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等多种自然灾害并发及多发区。此次灾害链科考,一方面有助于当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另一方面为我国相关学科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8月21日,在西藏日喀则市一处山体,科考队员使用地质锤、罗盘等工具,进行地质灾害链科考工作。
  近日,中科院8名科考队员进行了为期28天的喜马拉雅山脉灾害链考察工作。野外工作完成后,接下来科考队员将要花费数月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撰写报告。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等多种自然灾害并发及多发区。此次灾害链科考,一方面有助于当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另一方面为我国相关学科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8月27日,在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一处山体,科考队员郭剑使用标尺,测量湖相沉积物厚度。
  近日,中科院8名科考队员进行了为期28天的喜马拉雅山脉灾害链考察工作。野外工作完成后,接下来科考队员将要花费数月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撰写报告。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等多种自然灾害并发及多发区。此次灾害链科考,一方面有助于当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另一方面为我国相关学科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8月24日,在西藏日喀则市一处雪山下,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客座教授李渝生(右四)和年轻队员们合影。
  近日,中科院8名科考队员进行了为期28天的喜马拉雅山脉灾害链考察工作。野外工作完成后,接下来科考队员将要花费数月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撰写报告。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等多种自然灾害并发及多发区。此次灾害链科考,一方面有助于当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另一方面为我国相关学科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新华社记者 杜刚)

责任编辑:刘帮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