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与死亡。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二科**近日收治了一位55岁的张阿姨,她携带乙肝病毒已有30年,如今被确诊为肝癌。这一案例再次敲响警钟:从肝炎悄无声息地进展为肝癌,这样的悲剧往往源于肝脏的“沉默”特性以及人们对病情的忽视,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伤痛。
**肿瘤二科邓天好主任**介绍,全球80%的肝癌与乙肝或丙肝感染相关,而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新发病例的42%,死亡率高居癌症第二位。临床数据显示,约8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期。唯有全社会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阻断肝炎向肝癌的无声演变。
### 乙肝病毒如何“侵蚀”出肝癌?
**第1步:潜伏侵蚀(慢性乙肝)**
**病毒把肝细胞当“宿舍”:**钻进肝细胞核,复制病毒DNA。
**免疫系统“误伤友军”:**清除病毒时顺带杀死肝细胞→转氨酶升高(查肝功能可见)。
很多人以为“没症状=没事”,其实病毒正在悄悄搞破坏。
**第2步:肝脏结疤(肝硬化)**
**反复发炎→肝细胞坏死→疤痕增生**
**危险信号:**血小板降低、B超显示“肝脏凹凸不平”、出现蜘蛛痣/肝掌。
**致命转折:**肝硬化是肝癌的“孵化基地”。此时每年有3%-5%概率癌变。
**第3步:癌变爆发(肝癌)**
**疤痕区细胞基因突变→失控增殖成肿瘤**
**病毒的两大致癌手段:**
**①基因插入:**把自己的DNA插入肝细胞基因→诱发突变
**②炎症助攻:**持续炎症刺激→细胞复制错误
**关键事实:**乙肝病毒携带者比普通人患肝癌风险翻倍。
### 阻断“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三大“防护盾”
**一、“源头防控盾”——切断病毒传播链**
**1.疫苗接种:**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0-1-6方案),成人未接种者及时补种;高危人群(医务工作者、乙肝患者家属等)主动接种。
**2.母婴阻断:**乙肝孕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新生儿12小时内注射疫苗+免疫球蛋白,阻断率超95%。
**3.安全防护:**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医疗操作确保器械严格消毒,减少血液/体液传播风险。
**二、“全程管理盾”——抑制病毒、保护肝脏**
**1.规范治疗:**已感染乙肝者需定期随访,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损伤,延缓肝硬化和肝癌发生。
**2.远离“肝毒”:**滴酒不沾(酒精会加速肝损伤);拒绝黄曲霉素(霉变花生/玉米整袋丢弃,慎食小作坊自榨油);3.避免高脂饮食(肥胖和糖尿病会增加肝癌风险)。
**三、“早筛预警盾”——抓住早期干预窗口**
**1.高危人群:**乙肝携带者、有肝癌家族史、肝硬化患者等,每半年做1次“肝脏超声+甲胎蛋白(AFP)”检测。
**2.进阶检查:**AFP阴性者可补充异常凝血酶原(DCP)或AFP-L3%检测,提升早期肝癌检出率。
**3.关键意义:**早期肝癌通过手术等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晚期则不足10%,早筛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 乙肝患者必做的“护肝体检包”

**专家提醒**
**肿瘤二科邓天好主任**提醒,乙肝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疫苗接种、规范治疗、主动筛查,能拦住90%的肝癌风险。
建议乙肝病友:
**1.药不能停:**抗病毒治疗是场马拉松,擅自停药是“引爆器”。病毒反扑起来,可能比原来更凶,甚至导致肝衰竭。再忙再没感觉,药也得按时吃。
**2.复查就是“体检哨兵”:**定期复查,抽血、做B超/CT(查病毒量、肝功能、乙肝五项、AFP、影像学、肾功能、血常规、血脂等)。这是评估效果、发现药物副作用、揪出早期肝癌的“火眼金睛”。
**3.良好生活习惯是“护肝盾牌”:**滴酒不沾,饮食均衡,别太油腻。别熬夜透支身体。保持好心情,别让乙肝成为心理负担。
>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肿瘤二科 邓雪花 张振
>
>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