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阳通阴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辨证录》卷三。主治阳虚气闭耳鸣。耳痛虽愈,耳鸣如故,用祛风散火药,耳鸣更甚,以手按耳,则耳鸣稍息者。
组成人参、白术、当归、白芥子各6克,茯苓、白芍、黄芪各9克,柴胡、黑芥穗各3克,肉桂:1.5克,甘草:1.5克,熟地15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主治阳虚气闭耳鸣。耳痛虽愈,耳鸣如故,用祛风散火药,耳鸣更甚,以手按耳,则耳鸣稍息者。
方义耳鸣症外观常见有鼓膜轻度下陷,物理疗法采口腔含水,从鼻腔输气,迫使耳鼓向外凸出,求得疗效,但非根本办法。此方则是根据祖国医学“气虚下陷”理论。用人参、白术、黄芪补益中气,使中气充沛,鼓膜自然外凸,气虚者血亦未常足,因从熟地、当归、白芍滋补血液,使血液得到补充,“耳得血而能听”。用芥穗、白芥子、柴胡兴奋经络,疏通管道。肉桂增加本身热力,调整气血循环,以恢复生理机能,甘草和协请药,于生理、病理、药理均属相合。
文献摘要《辨证录》:“发阳通阴汤,治气血之虚。人参、茯苓、白术、黄芪、肉桂、熟地、当归、白芍、柴胡、甘草、白芥子、荆芥。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不必三剂也。”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伟 - 副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