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图文
20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正式授予了约翰·克拉克、米歇尔·德沃雷特和约翰·马丁尼斯,他们将原本只存在于原子世界中的奇特现象——比如粒子“穿墙而过”、能量“只能跳跃”——带到了我们肉眼可见的芯片上!
1978年,15岁的席南华高考失利,考入湖南省黔阳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更名为怀化师范专科学校,现为怀化学院)数学专业就读。3年后,根据分配,他站上讲台,成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
此次获奖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虽然与材料科学领域存在交叉,但它的核心仍然是一项极为纯粹的化学创新。更可贵的是,该领域研究的“源头之光”——理查德·罗布森同样获得了奖项。
你知道吗?有时候最伟大的科学突破诞生在当理性分析走到尽头后,学者们“松开控制”的那一刻…
中国建筑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军带领团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创新路径,开展中国传统建筑智慧系列研究。
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时30分许,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Mary E. Brunkow、Fred Ramsdell和日本科学家Shimon Sakaguchi获奖,他们“因其
2025-10-07
在诺奖得主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为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也非常伟大,同样值得被铭记。
2025-10-06
1915年10月6日彭桓武院士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基础与应用研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热门视频
1 / 3
胡聿贤(1922年10月12日—2023年10月30日),出生于北京,地震工程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胡聿贤院士:“第一是勤奋努力,天资不可求,聪明则来自学习,不能存侥幸心理;第二是坚持,选方向时要深思熟虑,选定后则要坚持;第三是虚心学习,兼听则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何况别人并非石,自己并非玉;第四是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当改造的遗传学材料展现出预期表型时,我确确实实在植物房里说yes,因为那些被质疑的猜想,终于有了实证。”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特任教授祁林林与植物的缘分,始于甘肃农村的田埂上。他和团队历经6年,用无数实验室的日夜成功证实了cAMP作为植物细胞第二信使的重要作用。他期待,这些发现未来能助力农作物改良,为科技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
贝时璋(1903年10月10日-2009年10月29日),生物学家,生于浙江镇海,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贝时璋院士:“我们搞科学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国家、为人类,我们应该做一个真实的科学家。”
张楚汉,1933年10月11日生于广东梅州,水利水电工程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院士:“一旦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享受的时候,读书就不是苦事了,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干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