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浮石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仁斋直指方论》卷十八。具有清热通淋之功效。主治肾气热证,小便秘涩黄色。
组成海浮石。
用法用量1、现代用法:?海浮石为末,每服6g,麦门冬、赤茯苓汤下。
2、古代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麦门冬、赤茯苓汤调下。
功用清热通淋。
主治肾气热证,小便秘涩黄色。
方义海浮石性味咸寒,体虚轻浮,咸能入下焦,寒能清热,功专清热通淋。煎加麦门冬以滋阴清热,赤茯苓清热利湿,以助海浮石清热通淋之功。
文献摘要原方选论
1、《仁斋直指方论》:“海浮石散:治肾气热证,小便秘涩黄色。海浮石。上细末。每二钱,煎麦门冬、赤茯苓汤调下。”
方论选录
2、《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患者年老,气血两亏,宜用血肉有情之品,助以扶正消毒药物,敌用山葡萄藤头一两,和赤肉四两炖服,兼服四妙踢加党参。外用海浮石散加少许吊金丹,先撒予疮面,以去腐生肌;上贴金黄软膏以消肿解毒。”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冠华 - 博士,副教授 - 山西中医学院医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