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1,2-二氯乙烷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1,2-二氯乙烷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于黏合剂、溶剂和氯代烃的生产,也用作谷物和粮仓的熏蒸剂。1,2-二氯乙烷应用广泛,所引起的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但目前仍无1,2-二氯乙烷的生物监测指标,因此1,2-二氯乙烷的职业中毒诊断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味甜,易挥发,质重。能与乙醇、氯仿和乙醚混溶,溶于约120份水。相对密度(d204)1.2569,凝固点-40℃,沸点83~84℃,折光率(n20D)1.4443,闪点(闭杯)13℃,易燃,高毒(1,1-二氯乙烷属微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670mg/kg。有致癌可能性。蒸气对呼吸道有刺激性。1

中文名称:1,2-二氯乙烷

英文名称:1,2-dichloroethane

英文别名:sym-Dichloroethane,Ethylenedichloride,sym-Dichloroethane,Ethylenechloride,Glycoldichloride,Ethanedichloride,EDC 1,2-Dichloroethane; Ethylene dichloride; sym-Dichloroethane; Ethylene chloride; Glycol dichloride; Ethane dichloride; Ethane,1,2-dichloro-; 1,2-dichloro-Ethane2

俄语名称:Дихлорэтан

分子式:C2H4Cl2

分子量:98.96

沸 点:83.5℃

熔 点:-35℃3

密度 :1.256 g/mL at 25 °C(lit.)

蒸气密度:3.4 (20 °C, vs air)

蒸气压:87 mm Hg ( 25 °C)

折射率 :n20/D 1.444(lit.)

闪点 :60 °F

储存条件 :0-6°C

水溶解性 :8.7 g/L ( 20 °C)4

CAS No.:107-06-2

EINECS号:203-458-15

密封阴凉干燥避光保存。4

相关类别: refrigerants;Organics;alpha,omega-Bifunctional Alkanes;alpha,omega-Dichloroalkanes;Analytical Chemistry;Monofunctional & alpha,omega-Bifunctional Alkanes;Solvents for HPLC & Spectrophotometry;Solvents for Spectrophotometry;Alpha Sort;D;DAlphabetic;DIA - DIC;Volatiles/ Semivolatiles;农药中间体;杀菌剂中间体;酰胺类杀菌剂;溶剂和助溶剂;食品加工助剂;食品添加剂;烷;Anhydrous Solvents;Solvent by Application;Solvents;ACS and Reagent Grade Solvents;ACS Grade;ACS Grade Solvents;Amber Glass Bottles;Carbon Steel Cans with NPT Threads;Semi-Bulk Solvents;Solvent Bottles;Solvent Packaging Options;Anhydrous;Products;Returnable Containers;Sure/Seal Bottles;Analytical Reagents;Analytical Reagents for General Use;Analytical/Chromatography;C-D;Histological Solvents;Puriss p.a.;标准品;分析标准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有机砌块;卤代烃;超干溶剂;溶剂;普拉格雷中间体,医药研发及中间体

Mol文件: 107-06-2.mol6

类别易燃液体

毒性分级 低毒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50: 670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413 毫克/ 公斤

刺激数据 皮肤-兔子 500 毫克/ 24小时 轻度; 眼- 兔子 500 毫克/ 24小时 轻度

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可爆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 燃烧产生有毒氯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灭火剂 干粉、干砂、二氧化碳、泡沫、雾状水

职业标准 TWA 40 毫克/ 立方米; STEL 80 毫克/ 立方米6

安全信息危险品标志 F,T

危险类别码 45-11-22-36/37/38-23/25-23

安全说明 53-45-24-16-7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184 3/PG 2

WGK Germany 3

RTECS号 KI0525000

F 3-10

HazardClass 3

PackingGroup II

毒害物质数据 107-06-2(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6

安全术语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S53Avoid exposure -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

避免接触,使用前须获得特别指示说明。4

风险术语R11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有害。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R45May cause cancer.

可能致癌。7

用途分析硼;有机合成;油类、脂肪、树胶、树脂等的溶剂;制造乙酰纤维、烟草萃取剂、熏蒸剂。

主要用于制造氯乙烯、乙二酸和乙二胺,还可作溶剂、谷物熏蒸剂、洗涤剂、萃取剂、金属脱油剂等;用作溶剂;用作有机溶剂和油脂的萃取剂,也用于有机合成。

1,2-二氯乙烷是杀菌剂稻瘟灵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的中间体。主要用作氯乙烯、乙二醇、乙二酸、乙二胺、四乙基铅、多乙烯多胺及联苯甲酰的原料。也用作油脂、树脂、橡胶的溶剂,干洗剂,农药除早菊素、咖啡因、维生素、激素的萃取剂,湿润剂,浸透剂,石油脱蜡,抗震剂,还用于农药制造以及药物灭虫宁、哌哔嗪的原料。在农业上可用作粮食、谷物的熏蒸剂、土壤消毒剂等。

抽提溶剂,主要用于由香辛料抽提油树脂。成品中最高允许残留量为30mg/kg。GB 2760-96列为食品加工助剂。主要用作低毒性溶剂。8

安全措施贮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切忌与氧化剂、酸碱类、食用化学品等共储混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灭火: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9

灭火方法燃烧性:易燃

爆炸上限(%):16.0

引燃温度(℃):413

闪点(℃):13

爆炸下限(%):6.2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10

紧急处理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误食:洗胃、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11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皮肤与液体反复接触能引起皮肤干燥、脱屑和裂隙性皮炎。液体和蒸气还能刺激眼,引起严重操作,角膜混浊。吸入高浓度的蒸气能刺激粘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精神错乱,有的可致肺水肿。还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肝和肾的脂肪性病变,严重的直至死亡。

急性中毒:其表现有二种类型,一为头痛、恶心、兴奋、激动,严重者很快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而死亡;另一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和肾病变。急性暴露能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其尸体剖检呈现出大多数内脏损伤和广泛性出血。12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蒸气有剧毒。

急性毒性:LD50670mg/kg(大鼠经口);2800mg/kg(兔经皮);LC501000ppm/7H,(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63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625mg,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猴吸入0.22g/m,7小时/天,5天/周,125次,无症状;4.11g/m,7小时/天,5天/周,25~50次,死亡率较高;大鼠吸入4.11g/m×7小时/日×5日/周×3~14次,致死;豚鼠吸入4.11×7小时/日×2次,致死

致突变性:DNA抑制:人淋巴细胞5ml/L。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人淋巴细胞100mg/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300ppm(7小时,孕6-15天),引起植入死亡率增加。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可疑。小/大鼠吸入250ppm×7小时/日×18月,终身未见肿瘤发病率增高;大鼠经口25ppm×5天/周×78周,致癌阳性。 污染来源:1,2-二氯乙烷用于制造乙二醇、乙二胺、聚氯乙烯、尼龙、粘胶人造纤维、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和各种塑料、香料、肥皂、粘合剂、润肤剂、药物及假漆;用作树脂、沥青、橡胶、醋酸纤维素、纤维素酯、油漆、油脂、蜡及聚合物(如聚苯乙烯的溶剂),豆油和咖啡因的提取剂;浸渍剂、湿润剂、渗透剂、熏蒸剂;还用于照像术、静电印刷、水软化中。裂解法制造氯乙烯单体时可产生二氯乙烷;二氯乙烷也是某些有机化学合成中的副产品。在以上生产和使用1,2-二氯乙烷的企业在生产和贮运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均可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代谢和降解:氯乙醇是1,2-氯乙烷在温血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物之一。进入体内的1,2-二氯乙 烷首先贮存于脂肪组织中,以后(2天内)从脂肪组织转移进入血液,由于酶的脱氢作用,代谢转化变成氯乙醇,氯乙醇系一种高毒化学物质。它进一步代谢可变成一氯乙酸,氯乙醛是介于氯乙烷与一氯乙酸之间的又一个中间代谢产物。在1,2-二氯乙烷代谢产物中,氯乙醇和一氯乙酸的毒性比二氯乙烷本身更大。CH2Cl-CH2Cl-CH2Cl-CH2OH-CH2Cl-CHO-CH2Cl-COOH 在环境中,二氯乙烷代谢生成氯乙酸的速度,随湿度与温度的增加而加快,在90℃的湿空气中,二氯乙烷有0.66%分解生成氯乙酸,当温度升高到110℃和140℃时,氯乙酸含量分别为4%和7%-12%。1,2-二氯乙烷在常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较难被降解。光与大气中氧对纯品二氯乙烷很少发生影响,而含有杂质的工业品二氯乙烷受到光与所的联合作用可产生光气和某些聚合化学物。

残留、蓄积与扩散:二氯乙烷能迅速透进无损伤皮肤吸收并在血液中达很高水平。不论染毒剂量和途径怎样,二氯乙烷在人体和动物体各个器官内的含量关系基本上是个常数,例如假定在血液中的含量为1,那么在其它各器官中相应比率为:肝脏0.8;肾脏0.44;心脏0.7;延脑0.57;小脑、脑皮质和皮质下的中枢为0.15-0.2,显然这与该组织中的脂肪含量有关,因为二氯乙烷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是很大的。氯乙烷可以通过以代谢物的形式从人体和动物各个系统排出,二氯乙烷可以经肾脏从尿中排出,出可以通过呼气排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12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12

实验室监测方法

|| ||

12

环境标准

|| ||

12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洗胃,就医。13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14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15

操作处置**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16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17

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25

前苏联MAC(mg/m3): 5

**TLVTN:**OSHA 50ppm,100ppm[上限值]; ACGIH 10ppm,40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18

生态资料**有害作用:**该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破坏力极强。19

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20

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32035

**UN编号:**1184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21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22

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车间空气中1,2-二氯乙烷卫生标准(GB 11723-89),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物质毒性

|| || 文献、期刊报道的毒性作用试验数据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荣 - 教授 - 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