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驱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神巧万全方》。主治卒中欲死,风攻身体及五藏,言语謇涩,神思昏昧。
组成麻黄(去节)二两(60g),川芎一两半(45g),石膏一两半(45g),肉桂、白芷、甘草(炙)、干姜(炮)、当归(炒)、黄芩、杏仁(去皮尖,炒黄)各三分(0.9g)。
用法用量1、现代用量:上件捣为散,每服12克,以水60毫升,煎至35毫升,去渣,不计时候稍热服,以汗为度。一法,入荆沥40毫升同煎,大验。
2、古代用量:上一十味,捣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以汗出为度。一法,入荆沥五合同煎。
主治卒中欲死,风攻身体及五藏,言语謇涩,神思昏昧。
方义麻黄发汗散寒,利水消肿;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石膏解肌清热;肉桂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白芷祛风除湿,通窃止痛;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当归补血,活血;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杏仁下气开痹。
加减化裁如脚气,加白术一两,干木瓜一两,去干姜。
重要文献摘要1、方论选录
《医方类聚》:“经有急风候,又有卒中风候,又有风癔候。夫急风与卒中理固无二,指风言则谓之急风,指病而言、则谓之卒中,其风癔,盖出于急风之候也,何者?经云:奄然忽不知人,咽中塞窒窒然,舌强不能言,如此则是中急风而生其候也。发汗身软者生;汗不出身直者死。若痰涎壅盛者,当吐之。视其鼻人中左右上白者,可治;一黑一赤吐沫者死。治卒中欲死,风攻身体及五藏,言语謇涩,神思昏昧,大驱风散方:麻黄去节二两,川芎一两半,石膏一两半,肉桂、白芷、甘草炙、??乾姜熄、当归炒、黄芩、杏仁去皮尖,炒黄。已上各三分。右件捣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以汗出为度。一法,入荆沥五合同煎,大验。”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景源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