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冰川气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冰川简介

冰川是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

这种冰体不同于一般天然或人工冻结的冰,它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如同缓慢流动的河流一样,所以起名叫冰川。

冰川形成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冰川冰是由降落到极地或高山地区的雪转变而来的。雪的晶体逐步圆化变为粒雪,使积雪的密度逐渐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当集合体的密度达到约0.84克/立方厘米时,颗粒之间便没有空隙,而变得不可渗透。这就是从雪粒到冰川冰的转化过程。

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在重力和外界压力作用下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1

冰川类型根据冰川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大陆冰川又叫冰被,它是冰川中的“巨人”多在两极地区。大陆冰川不受地形的影响,由于冰体深厚巨大,使得地面的高低起伏都被掩盖在整个冰川之下,表面呈凸起状,中间高,四周低。如格陵兰冰川整个面积为165万平方公里,占格陵兰总面积的90%,中心最大厚度达1860米,边缘仅45米。这类冰川在世界冰川中所占面积最广,其中又以南极的大陆冰川为最大。山岳冰川发育于山地,形态常受地形的影响,比大陆冰川小得多。它们有的蜿蜒千里,静卧幽谷;有的气势磅礴,如瀑布直泻而下;尤其是那些冰川上的冰塔、冰洞,千姿百态,形态各异。1

冰川的作用冰川像一个固体水库,储存看大量的淡水,可以用来开发干旱地区,改造沙漠,发展农业生产。因此,人们常把冰川融水比喻成绿洲的命脉。冰川像一个固体水库,储存着大量的淡水,可以用来开发干旱地区,改造沙漠,发展农业生产。然而冰川如果全部融化,那么海平面将上升80~90米,地球上所有的沿海平原都将变成汪洋大海。有人说,没有祁连山冰川就没有河西走廊。这里,降雨量远低于蒸发量,它的水源就是祁连山冰川。祁连山冰川一年融化的72.6亿立方米水,汇成河西走廊的生命线。祁连山的冰川、融雪,是维系河西440万人民、750万头牲畜、70万顷耕地、120万顷可耕荒地、几百个工矿企业的命脉所在。甘肃农业大学的专家测算,祁连山冰川创造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约为15亿元人民币。冰川更是大河的源头,冰川融水涓涓细流,汇百川成滔滔江河,奔泻千里构成我国主要的水系,哺育伟大的民族。万里长江的源头就发源在唐古拉山格拉丹冬雪山。2

冰川的变化趋势及影响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世界各地冰川的面积和体积都有明显的减少,有些甚至消失。这种现象在低、中纬度的地方尤其显著。非洲肯尼亚山冰川失去了92%,而西班牙在1980年时有27条冰川,迄今为止减少至13条。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在过去一个世纪已失去了一半的冰川。2003年入夏以来,席卷欧洲各国的热浪使当地的气温接近或超过了历史记录。在瑞士,3900米高的费尔佩克斯雪山山顶的气温达到了5摄氏度,那里冰川的厚度下降到了近150年来的最低点。

冰川的融化,会带来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改变明显、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

冰川气候改变的原因一方面是全球气温变暖,另外一方面是人为因素。我国学者对祁连山冰川研究后提出,冰川退缩除了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的增加。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气候变暖,加剧了冰川的萎缩,从而改变了冰川区域的气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