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鄂唐松草(学名:Thalictrum osmundifolium),为毛茛目毛茛科唐松草属下的一个种。植株除小叶柄有疏柔毛外,其他部分无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短柄,为三至四回近羽状复叶。6月开花。生海拔1400~1600m间山地的灌丛中或溪边。分布于四川、湖北。1
形态特征
植株除小叶柄有疏柔毛外,其他部分无毛。茎高80~100cm,有细纵槽,上部分枝。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短柄,为三至四回近羽状复叶;叶片长15~26cm;小叶草质,顶生小叶卵形、宽卵形、菱形或楔状倒卵形,长1.5~3cm,宽1~1.7(~2.3)cm,顶端有短尖,基部浅心形或圆形,三浅裂,裂片全缘或有少数牙齿,两面脉平或近平,脉网不明显,侧生小叶较小,斜,有时不分裂;叶柄长8~2.3cm,托叶半圆形。
圆锥花序长达29cm;花梗细,长0.8~2.5cm;萼片4(~5),椭圆状卵形,长3~5mm,宽约2mm,脱落;雄蕊长约6mm,花药狭长圆形,长2~2.5mm,有短尖头,花丝比花药窄,狭线形;心皮12~14,无柄,花柱短,柱头椭圆形,侧生。
瘦果稍两侧扁,斜狭倒卵形,有时镰状弯曲,长达7mm,有8条明显纵肋,基部突变狭成短柄。6月开花。1
生长环境生长在海拔1400-1600米间山地的灌丛中或溪边。1
分布范围中国特有物种,分布在四川(宝兴、城口)、湖北西部1。
栽培技术种子繁殖8月下旬至9月中旬,从植株上采摘充分成熟的种子,因种子成熟后及容易掉落,所以应及时采摘。将种子连同枝叶放入凉爽通风处晒晾后,轻轻敲打,将种子去杂,干燥贮藏。唐松草喜肥沃土地,忌低洼积水。翻土15~20cm深,撒施肥料,做宽1.2m高、10~15cm长、10~20m的南北向床,拍实床缘。4月中旬到5月初均可播种,顺床向或横床向每隔25cm开1条5cm宽、2cm深的沟。将干种子拌3~5倍细沙及少量的多菌灵杀毒剂,撒入沟内,覆盖土0.5~0.8cm厚。播种量为1kg/亩,或每10m用种量15g.播种后床表覆盖透光度为40%的草帘,向帘上撒杀虫剂,喷水使床面土粒浸湿15cm深。7~10天后再喷1次水。幼苗2cm高时,在阴天或者晴天傍晚揭帘,以后的生长季也应及时喷水,确保床面不干。生长季床面出现杂草需及时拔、铲。7月下旬左右,如果幼苗发黄应向床面追施尿素,发现食叶及咬根害虫应及时灭杀。2
根繁殖4月上旬将零散生长在山上的植株挖出,如果根茎大可分成几株,修去过长的根系,按10cm×10cm的株行距离栽植于苗床上,备下年移植使用。2
建园选择腐殖质多的坡地、平地、山下建园。均匀撒施农家肥料,每亩用量约在2~3kg。坡地应顺山修床,高度在5cm左右,整地时间可以在4月初或者9月到10月进行。4月上旬或者10月下旬可进行移栽。在床上开深度5cm的沟,沟距20cm,在沟内按15cm株距栽苗。每处栽苗2株,回土踩实,顶芽微露。2
田间管理植苗后必须浇足水,浸湿土层20cm深。每年采收后的5月末,床表追施尿素,每亩施用40kg。采收前的4月中下旬如果遇冬旱或者春旱,应浇足1次水。2
采收定植后第二年即可采收茎叶,但是产量较少。第三年以后,地上产量迅速增加。5月中旬左右当茎叶长到20cm左右的时候,根部留5cm,茎秆绑成小把及时销售。第一次采收后20天左右,发出第二茬茎叶,只能采摘1/2数量的茎叶,过度采摘影响当年采摘和下一年产量。人工栽植唐松草,一般情况下,第一年和第二年产量稍低,第三年第四年产量较高,其效益是较为可观的。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