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日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以下称“二十条”措施)发布以来,各地针对核酸检测、人员管控等防控重点领域,陆续出台相关调整政策,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
多地调整48小时核酸要求
中新网注意到,全国多地核酸检测范围和阴性证明时效要求都已经发生变化。
15日,山东疾控发布消息,山东省对省外入鲁返鲁人员(包括出省旅游探亲返回人员)实行“落地检”和“5天3检”,取消了“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求。
15日,河南洛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答网友提问时表示,除进入各级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及需摘卸口罩的公共服务场所需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要落实扫场所码、测体温、规范佩戴口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
据《福建晚报》15日报道,自13日起,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进入院区需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此前要求为持24小时或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
图为福州部分区域学校恢复线下授课。
这里倡导婚宴“应办尽办”
“要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是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发布以后,各地调整措施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方面,合肥的做法获得了不少网友好评。合肥市人民政府在14日发布消息称,婚宴应办尽办,这是新人的大事,也是全市的喜事,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不搞大操大办,响应“光盘行动”,把喜事办得更喜庆。
对此,有评论文章表示,从“停办”“缓办”,到“应办尽办”,这是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次在防疫措施中看到鼓励办婚宴的。文章称,这份暖心的背后不是随意和放松,而是一份对于防疫的底气。这是对国家优化防疫二十条最有力的回应。
合肥上述防控措施中也提到,桌数有多有少,但防疫措施一条都不能少。餐饮经营单位要安排人员督促顾客扫场所码,查验“两码”和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提醒顾客在公共区域活动时规范佩戴口罩。
广州琶洲A5方舱医院“心愿墙”
部分地区高风险区数量有所增加
尽管核酸检测做出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就此放松。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小组在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既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防止“一封了之”,又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根据当前疫情态势,北京、广州、济南等多地都发出倡议,倡导市民,让周末“静”下来。
此外,取消中风险地区后,各地结合疫情形势,对于高风险区的人员管控也采取了新的措施。
海南三亚于11日宣布取消了区域全员核酸检测,但根据海南省卫健委15日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除按照要求将风险区划分为“高、低”两类,且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进行划定外,海南省还规定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在重庆市,近期该市高风险区数量出现了大幅度增加。12日,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杨琳解释,这是在当前的形势下按照“二十条措施”要求和精神作出的优化调整。现在不再划中风险区,对于以前已经划了中风险区的,经过专家研判,有些调整为高风险区。
此外,广州提出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据广州卫健委新闻发布会消息,截至17日12时,已建成交付方舱医院16个、床位3.9万张,仍有20个项目在建,全市共规划建设方舱医院和隔离板房床位逾24万张。
防止以优化措施为名放松防控
近三年来,我国根据全球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实践经验,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每一次调整优化,都经过反复研判、科学论证,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是基于对病毒变异和传播规律的把握和近三年来各地防控经验的总结,是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符合我国国情、更加科学精准的举措。必须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是科学精准、扎实推进,既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也要防止以优化措施为名放松防控要求。要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及时纠正与第九版防控方案和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不相符的做法,及时纠正“扩大赋码”、动辄“全域静默”等简单做法,防止“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快制快,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来源:中新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