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
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
其中抑郁症为3.4%
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
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
其中40%患有抑郁症……
7月5日晚
歌手李玟的姐姐李思林在社交媒体发布
妹妹李玟(英文名:CoCo)
因抑郁症轻生去世
消息一出,令人不胜唏嘘
没人能想象到
在大众眼中总是以开朗坚韧形象示人的她
荧屏背后却饱受抑郁症困扰
为什么乐观开朗的人也会抑郁?
抑郁症真的只是矫情吗?
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我们能做些什么?
……
本期栏目
我们邀请到了
重庆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中心主任罗捷
来为我们讲述“藏在微笑背后的抑郁”
的这些事
专家介绍:
罗捷:
重庆市人口计生研究院妇女儿童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重庆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成长关爱中心执行主任,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西南大学附属心理医院)原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学校卫生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健康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健康科普专家库首席专家、重庆市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重庆市关工委心理成长关爱团成员。
#有的人看上去“很好” 私下却“很不开心”
我们总把抑郁与“悲伤”“痛苦”“绝望”挂钩。但是一个总是微笑的人,有没有可能抑郁?
答案是肯定的。
微笑是美好的。然而,对那些微笑着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微笑”的意义已经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罗捷介绍,抑郁症分为很多种,在心理学中,“微笑抑郁症”这是一种非典型抑郁症的表现。指的是表面微笑,内心痛苦、孤独。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开心、通透。内在却承受着抑郁的症状。
“微笑抑郁症”患者很难被他人察觉,**他们的抑郁隐藏得很深,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他们并不会每天宅在家中,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而是拥有比较好的社会功能,甚至令人误以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因此,很多家属在他们出现异常行为或者自杀时,都感到震惊或者难以相信。
“微笑抑郁”的风险在于,他们的抑郁不但很难被身边的人所感知到,有时候就连本人也意识不到自己得了抑郁症。当他们感知到那些“不对的”情绪时,可能只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到一边,不去处理,继续前行。
对于微笑抑郁症的患者来说,笑容是一种保护机制,他们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由于隐藏太深很多人也错过了及时诊疗的黄金时期,太习惯于隐藏抑郁情绪的他们,可能随时都会被小小的一根稻草压垮。
#抑郁症 每个人都该了解
那么,如何识别出自己是否有抑郁症?罗捷主任用“6个无”概括了这些诊断要素,若以下6点中占据4点或以上,且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很有可能就是患上了抑郁症:
- 无乐:感觉不到高兴,每天想哭,以泪洗面。
- 无趣:感觉生活没有乐趣,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事。
- 无助:感觉孤单孤独,不和人来往,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沟通交流。
- 无欲: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入睡困难,睡眠浅或早醒。
- 无用:感觉自己无能,自卑、自责、自罪,甚至出现自残、自杀行为。
- 无力:感到头脑乏力,变得懒惰,身体疲倦,做事没有动力。
#如果患上了抑郁症怎么办?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
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
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
“目前,国民对于抑郁症的了解还知之甚少,抑郁症患者依然面临着病耻感强,疾病教育缺失,就医困难等问题。但其实,抑郁症是可防可治的。”罗捷主任说道。当觉察到自己患上抑郁症,除了药物和物理治疗,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自己远离抑郁情绪:
情绪宣泄,自我调整。抑郁患者往往会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并陷入内耗和恶性循环中,为不良情绪找到出口才是“良药”。我们可以通过向信任的朋友或专业人士倾诉来释放这些不良情绪。同时自己的思想要“善变”,尝试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放大不良情绪,进行认知上的转变与治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多关注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十分敏感,对待自己的症状过分关注。而过分关注会放大症状对我们的影响,从而加重自己的痛苦体验,所以对症状更多的要学会开放心态,尽量和症状共存。这样的话自己慢慢就可以真正的接纳症状。为自己的生活罗列这些清单。“快乐清单”“任务清单”“目标清单”…当一件事情能给人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的时候,低落情绪会有所改善,因此,可以通过罗列这些清单,并一一去实现,为自己的生活制定有意义的目标与事情,并通过它们放松缓解不良情绪。掌握自我放松的训练方法,转移不良情绪。运动、呼吸、正念冥想等都是情绪疗愈的方法。罗捷主任也详细介绍了这几种放松方法,排解转移不良情绪:
①想象放松法:想一些自然景观,比如蓝天白云、海边沙滩、海鸥飞翔、森林草坪、鸟语花香等自然的风光,不纠结于具体现实的事情,让自己身心放松。
②呼吸放松法:使用腹式呼吸,鼻吸气,嘴出气。吸气鼓肚子,停顿五秒钟 ,用嘴分四口将气息吐出去,重复做15次以上。
③运动放松法:常见的运动可以进行健步快走,保持一定频率,尽可能在40分钟内走够6000步。运动时,体温升高、全身平静,这样身体就会释放让我们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也正是这些在运动过程中释放的内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有助于减轻抑郁症症状。
当负面情绪无法自行调节并已影响正常生活时,除了以上**“自助”方法,罗捷也提醒患者应及时寻求“他助”——到专业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我们应该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我好累啊”
“人生好没意思啊”
“我真没用”……
当我们从朋友和家人口中听到这些话时,可能会习惯性认为他们是无病呻吟、想太多……而其实,这些恰恰可能是他们作为抑郁症患者发出的“求救信号”。
**如果我们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患上了抑郁症,如何帮助他们走出情绪泥潭?**罗捷主任总结了与抑郁症患者的这些相处方式:
在最后,罗捷主任也提醒道,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目前最该做的和最不该做的事情等,并给出相关治疗方案。如果通过上述应对措施还是不能改变抑郁症患者的境况,应该尽早寻求专业机构专业医生帮助,进行心理检查与治疗。
“希望你今后的每一次笑
都是真心的”
(作者:吴璇、陆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