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北京的高温有没有热到你?端午前后,北京经历了多年未遇的40℃+高温。明明才六月中旬,天气怎么就热成了这个样子?这几天,怕热的小编可是苦不堪言,就差抱着空调睡觉了。
话说回来,小伙伴们有没有感觉这几年的夏天越来越热了?
一个不好的消息是:你的感觉是真的!前段时间,来自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专家发表一份报告称,过去的2015到2022年间,是全球气候有记录年份中最暖的八年。
一个更不好的消息是:受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23年的气温可能比2022更高,且全球平均气温甚至可能将在2023或2024年创下新高。
也就是说,今年我们可能会迎来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
还有一个新的消息:就在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确认,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厄尔尼诺被确认出现了。
为什么近几年的气温会越来越高?厄尔尼诺现象又是什么?全球升温是它导致的吗?虽然天气热得受不了,咱们还是得知道知道有关厄尔尼诺的那些事~
1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 Niño),指的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每隔几年出现异常升温(连续6个月高于平均值0.5℃)的周期性气候现象。“厄尔尼诺”的西班牙语含义为“小男孩”或“圣婴”,由于其大多出现在圣诞节前后而得名。
正常情况下,太平洋区域的信风洋流从美洲往亚洲方向流动,使得西太平洋区域保持温暖。而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堆积在西部的暖海水向东回流,导致东太平洋海面升高、海水升温,西太平洋海面降低,水温下降。
海水的变化对整个中部、东部太平洋上空大气都产生了巨大改变,通过全球大气环流进而影响到其他地区。
来源丨肇庆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
厄尔尼诺现象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对流作用,引起天气气候发生改变,其周期可持续2~7年(通常接近4年),每次可以持续4~16个月。
上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是在2020年。而在过去的两三年间,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拉尼娜现象”里,拉尼娜现象(西班牙语:La Nina 意为小女孩/圣女)与厄尔尼诺现象刚好相反,指的是赤道附近太平洋区域海水的温度低于正常年份(连续6个月低于平均值0.5℃)的现象。
今年以来,科学家们监测到全球海水温度不断上升,这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又将来袭,世界气象组织预计今年7到9月,全球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会达到80%。
那么,厄尔尼诺现象到底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呢?其最主要的影响就在于加剧全球升温,甚至可能将打破“1.5℃目标”。
2
什么是“1.5℃目标”呢?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15年,197个国家一起在巴黎签署了《巴黎协定》,协定中提到,要将本世纪的全球气温平均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范围之内,同时尽量争取把温度涨幅控制在1.5℃之内。
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专门制定了一个“到2050年全球碳排放净含量为0”计划,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抑制气候变暖做出努力。
然而,到2022年,全球的碳排放量依旧持续上升。且在今年年初,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公报,称自本世纪人类进入工业化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15℃,这距离“1.5℃目标”已经十分接近,而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温度上升,会让这个协定目标更加不容乐观。
对人类而言,各种社会活动必然会持续排放温室气体,而温室气体又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从这个角度上看,短期之内我们想要制止气候变暖的趋势,属实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除了升温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气候系统更加不稳定及复杂化,引起灾害天气,尤其是高温热浪灾害的频发,对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产生危害。
3
审核专家:占明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