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2日17时45分,202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揭晓。 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表彰他们发现关键疫苗学观念和方法,成功开发对抗新冠肺炎的mRNA疫苗。
两位诺奖得主的突破性发现与创新技术是新冠疫苗能被快速开发的关键,卡塔林·卡里科及德鲁·魏斯曼发明了降低mRNA免疫原性的方法。他们的发现在全球各地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他们开发的新平台使用经过核苷修饰,可逃脱免疫系统的mRNA,克服了合成mRNA会被先天性免疫系统辨识而引发严重发炎反应的问题,并借由脂质纳米颗粒的包裹保护,将mRNA有效送入人体细胞,由其自行产生病毒的棘蛋白,进而诱发B细胞产生中和抗体、训练T细胞攻击受感染的细胞等一系列适应性免疫反应。
这些技术不仅彻底改变了疫苗学,更是蛋白质疗法的典范转移,正式宣告RNA疗法的医学新时代来临。未来还可应用在其他病毒疫苗、个人化精准癌症疫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甚至过敏病等多重疾病的治疗领域。
如下分为介绍两位诺奖得主:
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ó)
1955年,匈牙利裔美国科学家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出生于匈牙利东部的一个小城镇小新萨拉什。卡里科表示自己从小就对自然和科学感兴趣源于身为屠夫的父亲,父亲屠杀牲畜,她可以观察动物内脏。
1972年,卡里科进入塞格德大学上学,这所大学拥有400多年历史,是匈牙利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1985年,卡里科与丈夫以及2岁的女儿从匈牙利搬到美国,几乎一贫如洗,在来美国之前他们在黑市上把自己的车子卖了,将全部的1200美元收入缝在女儿的泰迪熊娃娃中。然而,她的美国梦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
1989年,她以助理研究员的身份从天普大学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埃利奥特·巴纳森(Elliot Barnathan)实验室,此后,巴纳森离开了学术界,去了一家制药公司,卡里科失去了依靠,就此彻底地失去了资金来源。
1990年,卡里科第一次为mRNA项目申请科研经费被拒。
1995年,由于她接连申请不到科研基金,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要将她扫地出门。与此同时,她还诊断出患有癌症,就在这时他的丈夫还因为签证的问题被困在匈牙利。最后她接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对她降职、降薪的要求,继续在这边留任。
1997年,卡里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公共复印机前,遇到刚加入医学院的新教员魏斯曼,魏斯曼成为卡里科重要的合作伙伴。
2005年,他们发现通过修改RNA基因序列中的单个碱基(用假尿苷酸取代鸟苷酸),可以实现它不会产生炎症,这项重要的研究也基本上奠定了卡里科在这个领域的地位,相关文章发表在Immunity杂志上。
2020年4月,《纽约时报》长篇幅介绍了这位籍籍无名的女科学家,尽管该报发表时,mRNA新冠疫苗还正在开展临床试验,还只是一款有潜力的新冠疫苗,然而随着mRNA新冠疫苗在临床上的结果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mRNA技术以及它的最早发明人。
1959年8月31日,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Lexington),父母为工程师和牙科保健员。魏斯曼儿时就显现出较好科学天赋,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拆解,从面包机到门把手的家内几乎所有东西都“难逃厄运”。
1981年,魏斯曼从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毕业,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专业为生物化学/酶学。
此后,魏斯曼随后进入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继续深造,最终于1987年获得医学学位和免疫学/微生物博士学位,并随后在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完成住院医师培训。
1989年,魏斯曼加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福奇(Anthony Fauci)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重点是传染性疾病。他主要对AIDS和流感这两种传染病感兴趣。
1997年,38岁的魏斯曼加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开启自己独立的职业生涯,结识了科研挚友卡里科。
1997年,在复印机旁促成魏斯曼和卡里科的会面。他们开始攀谈并互相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由此开启了合作之路,也将卡里科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因为如果没有科研经费以及没有实验室接纳她,她很可能会被扫地出门。他们最重要的成果发表在Immunity杂志上,这对推动mRNA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6年,魏斯曼和卡里科开创自己的公司RNAX,目的在于开发mRNA应用,遗憾的是后续研发并不顺利。2015年,魏斯曼还开发出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运输mRNA的策略,进一步提升mRNA实用性。 这时候,mRNA技术才真正变得强大起来,从降低免疫原性到递送系统问题都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也就是这个时候,mRNA相关的生物公司先后成立,如Moderna、BioNTech等。
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爆发,mRNA疫苗大展身手,于是卡里科和魏斯曼,也从幕后走向了台前,被世人熟知。
202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 Svante Pääbo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
表彰他“在已灭绝的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
戴维·朱利叶斯 (David Julius)和阿代姆·帕塔博蒂安(Ardem Patapoutian)美国的戴维·朱利叶斯 (David Julius)和阿代姆·帕塔博蒂安(Ardem Patapoutian)。
表彰他们发现了温度和触觉感受器,在各自独立的研究中发现了人体感知温度、压力及疼痛的分子机制,为与触觉相关的生理疾病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哈维·阿尔特 (Harvey J.Alter)、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 和查尔斯M.赖斯 (Charles M.Rice)美国的哈维·阿尔特 (Harvey J.Alter)、英国的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和美国的查尔斯M.赖斯 (Charles M.Rice)。
他们发现了丙肝病毒,为对抗血源性肝炎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以及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来自美国的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英国的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以及美国的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
表彰他们在理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该奖项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截至2021年,共颁发112次,有224人获得该奖;39次由一人获得,34次由二人分享,39次由三人共享;其中有9年因故停发。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次颁发;1935年,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成为首位获提名的华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得主。诺贝尔委员会成员、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生理学教授朱琳·齐拉特在受访时,讲述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如何决定和授予的。
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都会向广泛的科学界发出提名的请求。委员会每年寻找的是1-3位提名人,他们需要在生理学或医学上有所发现,但委员会不允许个人名义的自我提名。只有科学界的成员,医学院院长,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在更广泛的科学事业中工作的其他收到此请求的人可以提名。简单来说是的。但硬性条件是,你必须在科学文献中发表你的研究,且被他人提名。你需要做出一个有价值的发现,才能被考虑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不存在基于种族,年龄,个人性别,国籍或工作的机构的区别,委员会在每年斟酌提名时都会考虑上述每一项因素。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非常明确地列出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标准。他特别指出——他正在寻找一个对人类有益的发现,所以我们的标准非常高。我们正在寻找的发现,它要么是打开了某个“大门”,能帮助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思考问题;要么这个发现改变了我们对问题的看法——这是范式的转变。这一发现的高度限制得很严格,它不可能是一项发明或改进,它必须具有高度的区别,且必须对人类有益。在科学奖颁发机构中,这被解释为——意味着以深刻方式扩展人类知识视野的基本发现,且总是“对人类有益”。这些基本发现往往在获奖多年后以更直接的方式对人类有用,但在我们做出决定时,眼前能看见的的实际效益有时是模糊的。1.Behind the scenes of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 NobelPrize.org3.Press release: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21
内容来自:深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