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每个人都曾为疼痛所扰,有些是一过性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等一段时间就会恢复。
还有些比较麻烦的慢性疼痛,长期持续的慢性疼痛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它甚至还是病理性疾病的“危险信号”。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病症,如今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据统计,目前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2000万的速度剧增,老年膝关节炎、肥胖、久坐或其他慢性病人群,更是饱受慢性疼痛困扰的群体。慢性疼痛已然成为了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 我国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人数预测(万人),上述疾病伴随着长期的慢性疼痛,可以预见我国慢性疼痛人数也在逐年攀升
近年来,干细胞已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干预中得到广泛研究,目前利用干细胞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也受到研究者特别关注,尤其是慢性关节疼痛、神经性疼痛等,未来,干细胞有望终结“阿片”类止痛药,为缓解疼痛带来新方法。
慢性疼痛不能忍
可能是隐藏的疾病在“作祟”
疼痛是身体遭受外部伤害(比如创伤、手术),或疾病侵袭(如膝关节炎)而释放出的预警信号。
通常来说,以3个月为限,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疼痛为急性或亚急性疼痛,而持续或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的疼痛则被称为慢性疼痛。
如今,慢性疼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重新定义为独立疾病,并被首次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目录(ICD-11)。
可见,国际医学界已经将慢性疼痛提升到疾病的高度。有数据显示,全球慢性疼痛发病率较高,其中65岁以上老人约有80%正在承受着慢性疼痛,在这些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有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产生的疼痛,常见于膝盖、手指和手腕等部位。
而神经性疼痛也是慢性疼痛的又一大分支,占各类慢性疼痛的30%以上,包括椎间盘源性疼痛、三叉神经痛、晚期癌痛、中枢性疼痛等。
△ 临床上常见的一些慢性疼痛
1、慢性周围性神经性疼痛:如糖尿病慢性周围神经性疼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2、慢性中枢性神经性疼痛: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所致的疼痛。
3、肌肉骨骼疾病:如骨关节炎疼痛等。
4、其他:包括慢性头痛、慢性内脏痛、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等。
慢性疼痛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隐藏在我们体内,随时有爆发风险,但却未能引起更多患者足够的重视,对待慢性疼痛不能等着原发疾病好转疼痛就就会自动消除,而应该把慢痛当作疾病去积极对待。很多慢性疼痛会越忍越疼,而且,忍痛时间越久,治疗越棘手。
标本兼治
干细胞“止痛”更“治痛”

△ 炎症因子刺激神经细胞产生疼痛感觉
我们都知道,干细胞可以调控炎症微环境,缓解炎症进程,促进组织再生。其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可缓解多种炎症性疾病带来的疼痛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炎症性肠病、腹膜炎、肝炎等炎症疾病,这也让干细胞成为干预炎症性慢性疼痛的潜力“武器”。
干细胞干预炎症性慢性疼痛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炎作用:干细胞被认为具有抗炎特性,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并减轻炎症。干细胞移植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来减少促炎因子如 IL-1β及IL-17释放,增加抗炎因子如IL-10表达,抑制iNOS活性,减轻炎症反应来缓解慢性病理性疼痛。
2.修复和再生作用:干细胞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潜力。干细胞通过分泌 GDNF、NT-3、b FGF 及 NRG-1 等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受损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存活与功能修复,从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3.调节神经传导:干细胞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调节神经传导和疼痛信号的传递。这可能涉及干细胞对神经元活性的调节,包括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改善神经元功能。
随着干细胞的兴起,干细胞将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一种更加有效且长期稳定的治疗策略。
慢性疼痛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干细胞对慢性疼痛的临床和应用潜力越来越得到证实。作为革命性的治疗方法,干细胞正在改变整个医疗行业,相信未来干细胞将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带来更多益处。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为科普性知识,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做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