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图 曹子豪摄
1. 心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董国菊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气温的不恒定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气温一降,医院紧急入院的患者就会多起来,很多人会发生脑中风,甚至只因为洗了个澡。当前自然环境还是以阴盛为主,偏冷,就会出现急性的突发的心脑血管事件。②
2. 鼻肺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冷空气还可使鼻咽部的局部黏膜变得干燥,导致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可诱发哮喘等疾病加重。③
3. 胃肠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张声生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天气乍暖还寒,胃肠不适的人就多了很多,拉肚子、胃胀不适……忽冷忽热对脾胃伤害很大。②
4. 关节
一降温,关节不适。骨科门诊每逢天气变凉、倒春寒看病人数就大增,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来看骨关节炎的。②
5. 骨骼
气温低,人的血管收缩,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保护力度减弱,运动中稍不慎就可能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平时穿低跟鞋、运动鞋,可以大大降低摔倒所致的骨折发生率。③
1. 保暖护好头和脚:增强抵抗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主治医师王福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过冬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重点护好身体的两头——头和脚。戴好帽子,穿双暖和的鞋子。④
2. 别胡乱进补:会起反作用
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饮食注意荤素搭配,可多吃蔬菜和水果。同时注意少吃刺激、生冷和难以消化的食物。药补切忌盲目,应在医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补。
3. 洗澡先洗脚:防心脑急剧缺血
气温低时,温热的洗澡水突然从头而至,身体会“措手不及”,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在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头晕、胸闷甚至引发心绞痛、心梗等。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暖和后再慢慢往身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4. 热身后再出门:预防跌倒、骨折
在寒冷天出去活动时,尤其是老年人,先在家里把准备工作做充分,做做热身活动,等肌肉热起来,不再僵硬了再出门。
5. 适时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疾病
建议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以防感染呼吸系统疾病。
6. 吃的药别乱停:防止病情波动
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找医生调整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否则很可能出现病情波动,甚至出现危急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