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鱼肉都被认为是对人体最有益的肉类,甚至有人觉得鱼肉是白肉中有一定抗癌潜力的饮食。
但是,一项研究却打破了这个认知,根据报告结果显示,鱼肉不止不防癌还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吃鱼多,诱发黑色素瘤?**2022年,发表在《Cancer Causes & Control》上的一项针对近50万人鱼类总摄入量与健康的大型长期研究,通过统计参与者对油炸鱼、非油炸鱼、金枪鱼罐头的摄入量与最终出现的黑色素瘤风险进行分析后,发现较高的鱼类摄入量确实会增加恶性黑色素瘤和原位黑色素瘤发病风险。
其中又以金枪鱼和非油炸鱼的摄入影响最大,相反炸鱼摄入量没有观察到与肿瘤明显诱发关系。
对于鱼肉从健康饮食变成癌症高风险因素的这个情况,研究人员解释原因可能是海洋污染。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被排放到海洋中,而海洋中的鱼类生物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积蓄在鱼体内的污染物通过进食循环,又流入人体,才导致了这个恶性进展。
除了被污染的海洋鱼类,专家提醒,还有一种常吃的鱼肉,也是高危致癌物,而且这种鱼家家户户都有!
**中国式咸鱼竟是“一级致癌物”!**咸鱼,相信大家都陌生,几乎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出现过这个下饭菜,然而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致癌物。
早在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1类致癌物名单中就出现了这个名字,“中式咸鱼”。根据世卫组织补充,中式咸鱼具有高危致癌风险,多吃可能会增加鼻咽癌的风险。
有人可能会说,咸鱼又不止中国有,为什么中式咸鱼就不健康了?
虽然世界上所有的咸鱼制作过程都是用高浓度的盐腌制的,但“中式咸鱼”多了一个脱水的步骤,导致亚硝酸盐反应产生N-亚硝胺,N-亚硝胺等有毒致癌物。
而且多项研究指出,咸鱼吃得越多,鼻咽癌发病率越高,同时也是导致食管癌、胃癌的常见因素,食用者年龄越小受摄入量影响可能越大,患癌风险越高。
**那咸鱼就不能再吃了吗?**其实不然,抛开数量谈毒性本身就是错误的,任何毒性反应和致癌反应都有量化概念,有致癌风险和一定得癌是两回事,适量吃才是保持健康的“重中之重”。
癌症的出现和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不是单一物质可以直接左右的,所以咸鱼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吃的,只要保证在适量范围。
除了成年人咸鱼不宜多吃,婴幼儿、儿童最好不要吃,要不也应保持一月吃两到三次的频率。
除了中式咸鱼,这些鱼也不建议经常吃****1.未经煮熟的淡水鱼
这种鱼身上往往含有大量的寄生虫,人体误食可能会导致呕吐、腹泻、感染等症状。
此外,未煮熟的鱼和熟食餐具接触还可能交叉污染,所以鱼肉一定要煮熟吃,另外对于可生食的深海鱼片,一定要在正规渠道购买,避免不良商家处理不干净引起其他卫生风险。
2.高温烤鱼
鱼肉加热到100℃就会生成有害物质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具有神经毒性,人体摄入后会出现中毒反应;加热到200℃后还可能生成1类致癌物质杂环胺,增加致癌风险;温度达到300℃时,鱼肉中的脂肪会反应生成1类致癌物质苯并芘,也具有一定致癌风险。
3.过度油炸的鱼
高温煎炸后的鱼肉会产生大量自由基、苯并芘、杂环胺等有害物质,加上高温破坏了鱼肉的营养素,无益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