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地建设考察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国际显示度高,各国也都非常重视考察站的命名,站名大多是寄托美好寓意和体现本国传统文化。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曾表示,我国南极考察站的命名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体现时代特点、采用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为主,逐步转变到体现南极地形特征、采用蕴含中华文化元素的国内知名山脉为主,基本形成了以国内山系命名的规则。
那么,每一座考察站的站名是如何选择的呢?

长城站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建筑,是我国著名的人文景观,长城站由此得名。
1984年11月20日,欢送首次南极考察队启航仪式上,时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同志向考察队授“中国南极长城站站标”。
1985年2月4日,测绘班在站区西面的山坡上架设了“卫星多普勒仪”观测站。卫星精确定位测定长城站地理坐标:
南纬62°12′59″
西经58°57′52″
与北京距离:17501.949千米
方位角:170°38′27″
1985年2月5日,为纪念长城站的建立,考察队员们从长城站站区采集了一块岩石,竖立在长城站第一栋主楼前面的国旗右侧,作为长城站纪念石。纪念石高1.3米、宽0.8米、重约300千克。纪念石的上面雕刻着“长城站”三个大字和“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日”一行小字。
1985年2月14日22时(北京时间2月15日上午10时),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胜利建成!
测绘班班长鄂栋臣同志组织一些同志为长城站站区的山川、湖泊、海湾、岛屿等以中国名字命名。从此,南极有了“八达岭”“山海关峰”“西湖”……
1985年2月20日,中国长城站在乔治王岛举行落成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南极洲上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习近平
中山站


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山纪念堂位于站区中心的办公楼内。正墙中央坐落着孙中山的半身铜像,两侧的金色壁灯辉煌对映,庄重大气。铜像连座高1.7米,深棕色的硬木底座正面镶嵌着两块铜质铭牌,上刻一行醒目的大字“孙中山先生像”,落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敬赠”一行小字。

昆仑站
我国自1984年开展南极科考后,1985年所建“长城站”、1989年所建“中山站”均位于南极洲边缘,面对地球板块形成、全球气候变暖等重大课题,我国需要把科考触角伸向南极洲内陆,计划在第四次“国际极地年”(2007-2009年)内建成第一个内陆科考站。
内陆最具地理价值的四“点”多已建有大国的科学考察(以下简称“科考”)站:“极点”的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冰点”(南极气温最低处)的俄罗斯东方站,“磁点”的法国、意大利合建之迪蒙迪维尔站;拟建于南极内陆的第一个中国科考站,首选之地则在其“高点”。
2008年8月,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组织召开中国“南极内陆站站名征集专家委员会”会议,中国在南极内陆的科学考察站,定于2008-2009考察年度建成,委托“新浪网”进行信息发布、站名征集的网上处理和数据统计。面向社会征集的20个投票数最高的站名,在本次会议提交国家海洋局批准成立的内陆站站名征集专家委员会选择——备选站名2-3个,由国家海洋局最终审定。
会议厅里,内陆站站名征集专家委员会的14位成员围圆桌随意而坐(副主任委员傅伯杰委托代表与会)

讨论开始之前,时任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提议:由于我国的南极内陆科考站坐落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附近,具体位置在其西南7.3公里、海拔4087米处,个人倾向借国内的著名大山为名,以体现其地势之“高”。
泰山站
2014年1月3日下午两点半左右,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泰山站完成了钢结构主体的封顶作业。同年2月8 日,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中国南极泰山站开站
之所以把新建的南极科考站命名为“泰山站”,是因为之前在建立昆仑站的时候,国家海洋局通过网络在全国进行征名,当时“泰山”位居第二,“昆仑”位居第一,这次参照了上次的全民征名的结果。
与此同时,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是我国的名山,孔子曾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取名为“泰山”,有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美好寓义,象征着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科考站位于南极冰盖之上,还包含了希望它稳如泰山、长久屹立的美好心愿。
泰山是中华名山,为“五岳”之首
秦岭站
龙年春节前夕,中国南极秦岭站2024年2月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极地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南极秦岭站的建成,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介绍,这一命名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也是中国地理、历史、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标志,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家喻户晓、知名度高,而新站所处区域同样也有一条作为南极洲东西地理分界线的横贯山脉。
二是秦岭水系发达、植物荟萃,是“南北生物物种库”“天然药库”,还是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代表,这与新站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相契合,可以展示我国重视南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考察”国际倡议的良好形象。
整编:海洋档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