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警惕“米酵菌酸”中毒,这类食物很多人爱吃→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是福建省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
收藏
夏日炎炎

对于广大吃货们来说

嗦一碗粉

无疑是一件酣畅淋漓的事

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

米线(米粉)、濑粉、凉皮

……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

如果保存不当

这类食品在高温潮湿下

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

进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增加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近日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通报

2024年7月

广东省报告3起一般及以上级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其中

2起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

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是什么?

中毒了有什么迹象?

如何预防中毒?

一起往下看

了解这位餐桌上的“隐形杀手”

01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毒素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毒素。这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36~37℃,最适产毒温度26~28℃

夏季全国高温,细菌就特别容易繁殖并产毒。

米酵菌酸毒性强烈,无色无味,且在高温下稳定,100℃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被破坏。它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

02米酵菌酸中毒症状是什么?

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一旦食用了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后,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一两天
  • 首先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无力

  • 重者出现头痛、肌肉痉挛、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休克甚至死亡

  •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病死率极高,可达40%~100%

发生中毒时,一定要尽快催吐,这样可以减少米酵菌酸毒素的吸收,同时要保存剩余的食物及呕吐物,并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03哪些食物容易被米酵菌酸“盯上”?

不只是湿粉类,以下3类食品也容易发生米酵菌酸中毒:

1. 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

2. 变质银耳、木耳


3. 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04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知道了米酵菌酸的产生条件后,我们日常可以记住这5个“不”,来避免中毒 :

① 不要自己发酵米面类等食品

不自制发酵淀粉类、玉米面、椰浆或椰奶等食品。

② 尽量不吃流动摊档的鲜湿粉类或湿粉条类食品

例如炒粉、汤粉、凉皮等,因为这些摊贩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卫生条件难有保证。


③ 不买不新鲜的鲜湿粉类或湿粉条类食品

尤其是购买散装销售的湿粉类产品,要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低温储存,并在当天吃完。

④ 不长时间泡发米丝等类似食品以及干菌类食品

例如受潮以及浸泡后有黏液产生的干菌类品。


夏季天气炎热

不仅要预防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也要注意食物变质带来的危害

食品安全无小事,

别因为“吃一次没事”的想法

后悔终身

内容来自: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