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步行1500多公里“湘黔滇旅行团”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创刊于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
收藏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的事迹如熠熠星光,为我们指引前行之路。洪朝生,一位坚韧不拔的行者,以其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徒步1500 多公里穿越了湘黔滇。


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徒步这漫长而艰辛的旅程?


1938年,为求学洪朝生(前排左一)徒步1500 多公里后,与部分同学在云南昆明街头合影(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漫漫求学路

洪朝生出生于一个充满学术氛围的家庭,从小就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在校园里,洪朝生凭借着勤奋刻苦和聪颖才智,学业一直名列前茅。他不仅在理论学习上表现出色,还积极参与各种实验和研究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留学期间,洪朝生接触到了国际领先的物理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在海外学习和研究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阔了学术视野。然而,他始终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渴望将自己所学奉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


1945年,部分留英学生抵达纽约后留影(左起:杨式德、张建侯、洪朝生、沈申甫)(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回国后,洪朝生迅速投身国内的物理学研究工作。他在低温物理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低温物理,这一神秘而充满挑战的领域,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仍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新天地。洪朝生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努力耕耘于这一领域。


低温王国的“拓荒人”

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低温制冷机。这一成就不仅填补了国内低温技术领域的空白,也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他又在低温物理多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我国在低温物理研究领域赢得国际声誉。


洪朝生的研究成果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里,更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航天领域,低温技术对卫星运行和探测仪器性能至关重要。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航天事业提供可靠保障,确保我国卫星在太空中稳定运行,获取宝贵数据。


1950年洪朝生(右)与邓稼先在普渡大学低温实验室简易房前(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除了科研工作,洪朝生还极为重视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学生成长为我国物理学领域的骨干力量。


了解更多可参观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我们将陆续发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相关活动内容,敬请期待,欢迎参观!

内容来自: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评论
中气旋
太傅级
已经阅读
2025-06-08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