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淮南一位母亲因孩子一道基础算术题答错而引发的健康危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位母亲在情绪失控后,出现了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被诊断为癔症。
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惊讶于情绪的力量,也引发了对癔症这一精神障碍的深入探讨。
今天,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万荣文主任给大家详细科普癔症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癔症?
癔症,又名“歇斯底里症”,主要是指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多数发病突然,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一般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患者病前多具有易受暗示、喜夸张、感情用事和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点。
发病年龄以16~35岁的青年为多,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占精神科门诊初诊病人的3%左右。
本病发生的原因较多,主要与精神刺激,素体心胆不足等原因有关,其病理心胆不足,七情悖逆,内扰脏气,致生痰、风气、火、淤等病理因素而变生诸证,属中医学脏躁、郁症、梅核气等病症范畴,部分表现与中医学厥证,百合病,奔豚气等症基本一致。
二、癔症的症状与危害有哪些?
癔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患者可能出现突然失明、失聪、瘫痪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等。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三、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癔症?
癔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癔症具有独特的优势。
1、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癔症与肝气郁结、心神失养等因素有关。具体治疗方案需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癔症具体分型及治疗方药如下:
**肝气不舒型:**采用疏肝调气、降逆解郁的治法。方药:沉香降气散加味。
**心肝血虚型:**采用补脾益血、濡养心肝的治法。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味。
**痰气壅滞型:**采用疏肝理气、化瘀散结的治法。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痰结胆郁型:**采用涤痰疏胆、振奋灵机的治法。方药:十味温胆汤加减。
除了使用上述方剂外,针灸、推拿等手段,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缓解症状。在情志上,中医主张:“以情胜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根据五行相克原理,选用相对应地与之相克的情志来治疗情志太过而引发的癔症。
2、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癔症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通过暗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疏泄情绪、改善病情。药物治疗则通过服用奥氮平、丙戊酸钠等药物,控制病情、稳定情绪。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癔症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缓解症状;西医治疗则注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两者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万荣文主任提醒:除了专业治疗外,癔症患者的日常调理也非常重要。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鼓励、安慰患者,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有助于病情恢复。癔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日常调理,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健康。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情胜情,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引发健康问题。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万荣文 谭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