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外伤害频发的当今社会,掌握急救知识已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生活技能。面对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12月21日,科普舞台剧《小明的急救大冒险》在泉州市科技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吸引了线上线下一千多人参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惠世呼吸治疗团队带来的《小明的急救大冒险》通过错误示范与正确演绎两种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当家人发生食物呛入气管导致窒息的情况时,应该开展哪些急救措施。观众也能通过舞台剧的演绎更加直观地看到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步骤和效果,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急救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舞台剧结束后,呼吸治疗师陈跃进老师开展了“别太小看‘窒息’”的专题讲座。讲座中,老师详细生活中容易出现窒息的场景、预防措施以及窒息发生时的急救方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专业的讲解,使观众对窒息这一常见的意外伤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互动体验环节,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了观众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现场的小观众积极抢答,争相展示自己在讲座中所学到的知识。“海姆立克法”实操演练的环节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观众十分踊跃,纷纷上台参与演练!活动结束观众们表示,通过活动,他们不仅学习到了宝贵的急救知识,还亲身感受到了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更是一次对生命安全的深刻思考和守护。未来,我们也将举办更多富有教育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科普活动,为构建平安、健康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科普延展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通过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向上具有冲击性、方向性气流,从而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气道异物梗阻表现有哪些?
①说话困难;
②表情痛苦,口唇、面色发红或发紫;
③呼吸困难或不能呼吸;
④不能咳嗽或咳嗽无力;
⑤用一只手或双手抓住自己的咽喉部。
如果我们发现有人突然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在进餐时发生状况,就应该想到可能发生了气道异物阻塞。
出现气道异物梗阻该怎么办?
1.成年人气道异物梗阻
步骤如下:
施救者呈弓步状,前脚置于患者两脚之间,双手从后腰环抱患者,寻找患者的肚脐,肚脐上两横指即冲击部位,一手握拳,使拳头的虎口(拳眼)对准冲击部位,另一只手包裹前手,双手快速有力地,向内上方冲击腹部数次,直到异物冲出。
如果发生紧急状况时,只有自己一人,可以使用成人自救法:卡喉后,稍稍弯下腰去,上腹部就近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栏杆、扶手、桌子边缘、椅背等,以物体边缘压住上腹部,身体快速向下冲击数次,直到异物冲出。
如果发生在孕妇或体型较胖患者身上,急救方法同上,只是冲击的部位在剑突上2-3横指处,即胸骨下1/3处。
2.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
施救者单膝跪地或者取坐位,抱起宝宝,使宝宝脸朝下,左手靠在自己的膝盖上,五指伸开扶住孩子的颈部和脸,右手用力连续拍宝宝肩胛骨部位5次,再将婴幼儿翻正,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和中指冲击5次。重复以上动作,直到宝宝咳出异物。
海姆立克法的注意事项
海姆立克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对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组织的弹性及顺应性差,故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如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撕裂及出血、肋骨骨折等,故发生呼吸道堵塞时,应首先采用其他方法排除异物,在其他方法无效且患者情况紧急时才能使用该法。
海姆立克法误区
鱼翅卡喉不可使用海姆立克法!
鱼刺卡喉,多是小而细的鱼刺,且多是卡在咽喉或食道内,对于鱼刺这样的尖锐物体来说,气流对其作用力很小,根本无法达到排出效果;此外,如果操作不正确,可能会引起鱼刺移位,使其扎入更深的位置或者划破食道、血管,引起二次伤害。因此鱼刺卡喉的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到医院,让专业耳鼻喉科医生借助器械取出。
需要提醒的是,练习海姆立克急救法,不可在健康人身上尝试,初学者想要练习一定要在模拟道具人身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