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分享了在孩子长高黄金期,孩子身高猛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生长痛,以及当孩子出现生长痛的时候,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当孩子出现生长痛的时候具体会有哪些外在表现呢,一起来看吧~
生长痛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通常发生在3-12岁的儿童身上。以下是生长痛的一些主要特点:
疼痛部位
多发生在下肢:生长痛最常见的部位是膝关节周围、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尔也会出现在腹股沟区。
双侧疼痛:疼痛通常为双侧,但也可能为单侧。
疼痛时间
夜间疼痛明显:生长痛多在夜间发作,尤其是在深睡时,孩子可能会因为疼痛而醒来。
白天疼痛较轻:白天由于孩子活动量较大,注意力分散,对疼痛相对不敏感。
疼痛性质
多为钝痛或酸痛:生长痛一般表现为间歇性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钝痛或酸痛,而非尖锐的剧痛。
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不会持续存在,可能发作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过段时间又再次出现。
发作频率
无固定规律:生长痛的发作没有固定规律,有时可能连续几晚发作,有时又会间隔数周甚至数月才再次发作。
局部表现
无红肿或发热:疼痛部位外观无红肿、发热等异常现象。
活动不受限:尽管夜间会经历生长痛,但并不影响孩子白天的正常活动。
年龄特点
常见于3-12岁儿童:生长痛主要发生在3-12岁的儿童群体,这个年龄段孩子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时期。
伴随症状
无其他伴随症状:生长痛通常不伴有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
可能伴有肚子疼、头痛和睡眠障碍:少数孩子在生长痛的同时,还可能伴有短期内的步态异常、肚子疼、头痛和睡眠障碍等其他症状。
其他特点
疼痛部位无明显压痛:疼痛部位通常没有明显的压痛。
疼痛可能与活动量有关:白天活动过多的儿童,夜间疼痛可能会更明显。
如果孩子的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图片源于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