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27日,**我国长白山、卧龙、鼎湖三处被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1980年3月27日,当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际,我国自然保护事业迎来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这一天,我国长白山、卧龙、鼎湖山三处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长白山:白山黑水间的生态瑰宝
长白山,这座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山脉,自古以来便是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宝库。长白山山顶终年积雪,宛如银装素裹的仙境。长白山的名字便源自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山高林密,白雪皑皑,望之皆白,故名长白山。
长白山的生态系统极为丰富多样,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以及高山苔原地带。每一层植被都承载着不同的生态功能,为无数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乐园。在长白山,你可以看到松鼠在林间跳跃,鹿群在草地上悠闲地觅食,而珍稀的东北虎和远东豹则偶尔在林间留下足迹。
长白山不仅自然景观壮丽,更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这里生长着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以及众多珍稀植物。长白山天池,作为一座火山口湖,更是以其神秘的传说和清澈的湖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科学家前来。
卧龙:大熊猫的乐园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这里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是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卧龙保护区成立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总面积达70万公顷,其中核心区域面积超过20万公顷。
卧龙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极为复杂多样,从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到高海拔的亚高山针叶林,再到高山灌丛和草甸,每一层植被都承载着不同的生态功能。这里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雪豹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其中大熊猫更是卧龙保护区的标志性物种。
为了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卧龙保护区采取了多种措施,通过人工繁育和野化训练等方式,成功地将一批大熊猫放归自然。同时,保护区还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力度,确保了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鼎湖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群峰环绕、满目苍翠。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达113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超过700公顷。
鼎湖山界处北回归线地带,至今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原始面貌的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并已有四百年的保存历史。林内古木参天,遮云蔽日,构成一幅奇妙而壮观的绿色画卷。景区植被繁多,溪奔泉涌,碧波纵横,为无数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息环境,堪称动物世界的王国,由于地球同纬度地区大多为沙漠或干草原,翠色盎然的鼎湖山自然景观倍显珍奇,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长白山、卧龙、鼎湖山三处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中国生态保护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彰显了中国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卓越成就,更为全球生态保护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来源:光明网、哈尔滨生态环境微博、《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