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糖尿病患者人群日益庞大,围绕这一疾病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下面解答4个血糖监测方面的常见问题——
1.空腹8小时以上,血糖测量才标准吗?
很多人为了监测血糖经常在前一天晚上早早吃完饭,等着第二天检查。但是研究显示,空腹时间过长,血糖指标也不一定准确。如果测量的时间超过早上10点,那么就属于超空腹状态;如果超过14个小时,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现象,尤其是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或者服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另外,如果空腹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肝脏产糖增加,也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反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空腹测血糖应禁食8~12小时,降糖药物也不要服用,且最好在早上8~9点测量。
2.吃饱后才开始计餐后血糖?
每个人的吃饭时间不一样,有人一顿饭可以吃1个小时,而有人15分钟就可以吃完,这中间存在的差异性会导致餐后血糖不准确。所以,餐后血糖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进行测量。
3.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都是先出现餐后血糖升高。当人体进食后血糖慢慢升高,胰岛应对餐后血糖的能力下降,所以餐后血糖会升高,但是可以应对空腹血糖的调节,所以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也就是说,空腹血糖正常也可能是糖尿病,这时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通过评估空腹和餐后血糖是否达到现有评判标准,即可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
4.天气变冷会影响血糖吗?
随着天气转凉,血糖的确会受到影响,但是大多数人变化并不明显。随着体内激素的微小变化,糖尿病患者的胃口会比天气炎热时更好,血糖也会出现浮动,但是不用担心,及时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