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思佳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王晨曦-辅导老师:张颖
2961年7月21日的夜,平凡而又特殊。浓厚的积云挡住了漫天的繁星,昏黄的路灯悬浮在街道两旁,斜照的光束显出漫天灰尘的踪迹,稀零的人群戴着口罩艰难疾行于霓虹闪烁的高楼大厦之间,沉重又寂寥。唯有那天际之上的一抹蓝光,给予时间些许温暖。
“看,是哈雷彗星!它在环绕地球!”这是近两百年来第一次遇见真正的哈雷!是突破积云掩盖的哈雷!它是带来人类的希望的光!在珠穆朗玛峰巅,男人双手握着身旁助手的双臂,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天空中的蓝光……
在经历人类一系列变革后,珠穆朗玛峰巅随着上升的温度长出了一抹抹绿芽,但厚重的积云挡住了生命的曙光,只有呼啸的烈风与狂沙蔓延于天际,那抹绿色也逐渐败亡。提升1300米的海平面,预示着过半国家的灭亡。所幸,对流层那近八级的大风与那高原上高速旋转的核电站,提供的能量够人类勉强度日。但那高空可见度不足十公里的积云,断绝了人类与宇宙的联系整整243年。
“林博士,那抹蓝光,是否意味着……”身穿白色长袍的研究员回忆着前天夜晚所见的景象。
“没错!能见度高于十公里,温度处于32摄氏度,据气象部门报告最近风速在林业部门百年的努力下,已经逐渐接近五级了”林安激动地说道“这意味着,意味着我们人类的“环星计划”可以进行了!”
言罢,在得到林安的肯定后,助手那死寂的眼神流露出光芒,不断流出晶莹的泪珠浸湿了洁白的衣领。“我们……我们真的……可以拥有崭新的未来吗……真是……令人欣喜到难以置信啊!”
由于能源的不足,为了延续人类的生存,航天科技几乎没有任何发展,人们的所有精力都在如何利用新型高效的能源上,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将自己封锁到研究室中,由于无法实验,只能通过理论,研究出最新一代光谱分析能量接受与能量转换器—Dyson Sphere,也叫玲龙9号。这个通过人类百年底蕴所制造的理论机器,由于能源限制无法再次被复制,加上逐渐恶化的环境不足以支撑人类百年发展,所以一直在迫切等待合适的时机将玲珑9号这个承载数之极的人类之光送上宇宙……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
所以,2961年7月25日、就是希望之光突破黑暗羁绊的最适时间。子时一刻,林安便已在研究院开始忙碌了,承载玲龙9号的曙光三号发射器已经准备就绪,这是人类的一场豪赌,所以哪怕是已经确认千百遍仪器的完整也不足以给予林安等人充足的自信……凌乱的发丝掩盖着充满血丝的双眼,每个研究员都紧紧盯着大屏幕,等待着卯时的到来。
随着第一缕微光突破厚重的积云,研究所里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环星计划正式开始。
昏暗的研究所内的屏幕下,林安等研究员直勾勾地瞪着屏幕,皱着双眉,看着曙光三号一次又一次地穿过积云,一次又一次的解体推进,最终以借着地球引力突破第二宇宙速度,然后通过反物质引擎逐步提速到亚光速,并于10.3分钟到达太阳。
随着光谱热能分析仪感受到太阳周围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玲龙九号逐步展开,形成了直径两亿千米的星环,将太阳包裹…….
“成了!成了!哈哈哈……人类的未来…依然存在啊……哈哈哈…….”研究所内传出了豪迈又解脱的笑声。
但作为研究员的林安还未舒缓双眉,他明白,只要没有能量传输到研究室接收室内,这项计划就是失败的。
在大约一刻钟的时间过后,能量接受室的电机开始转化,路旁昏黄的路灯变得闪耀,研究所的电灯也都达到了最大功率,顿时使林安的瞳孔收缩,短暂失明,不过他笑了,他知道,环星计划已然成功,人类再也不会受到能源的制约,战争,环境污染在这充足的能源条件下已烟消云散,那漫天的黄沙与狂风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休止,因为,人类已成功迈向第二型文明,人类的脚步,将深入宇宙,迈入深空……
没有任何成功是凭空所得,正如能量是永远守恒般,没有那些与黑暗中前行的点灯者,便无前途光明的旅人,致为科研奉献的研究员,正如玲龙9号中9为数之极般,研究者,亦为人间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