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合子分裂形成“T”形原胚:合子短暂休眠后,不均等横向分裂为远珠孔端的顶细胞和近珠孔端稍大的基细胞 。基细胞横分裂,顶细胞纵分裂,形成“T”形原胚。
②胚柄形成与顶细胞发育:基细胞连续横分裂,形成6 - 10个细胞组成的胚柄,末端细胞膨大成泡状吸器 。与顶细胞紧邻的细胞起“胚根原”作用。顶细胞经2次纵分裂(第二次与第一次垂直),产生4个细胞,为四分体时期;各细胞再横分裂,形成8细胞的球形胚体,即八分体时期 。
③球形胚体阶段:八分体中近胚柄端4个细胞形成胚轴和胚根一部分,远胚柄端4个细胞发育成茎端与子叶 。八分体平周分裂,外层形成原套,内部形成原体,原始细胞分化出周缘分生组织和髓分生组织。此后胚本体各方向连续分裂,呈球形,为球形胚阶段。球形胚顶端两侧细胞分裂活跃,形成子叶原基;球形胚下方、胚柄顶端的胚根原细胞和基部细胞分化为胚根原基,连接部分发育为胚轴,此时为心形胚。
④胚的成熟:子叶原基伸长成两片子叶,胚轴延伸,呈鱼雷形,为鱼雷形胚 。子叶间凹陷分化出胚芽,胚根形成 。细胞继续分裂,胚轴和子叶延长,因空间限制胚弯曲呈马蹄形,胚柄退化消失,完整胚体形成。

① 起始分裂:水稻受精卵休眠4 - 6小时后分裂,经两次分裂形成四细胞原胚。此过程如同双子叶植物早期,由合子开始分裂,有顶细胞和基细胞参与。
② 原胚发育:四细胞原胚继续分裂扩大,形成梨形胚。
③胚体分区:梨形胚一侧(腹面)出现凹沟,使胚呈不对称状,在形态上分为顶端区、器官形成区和胚柄细胞区 。不同区域细胞后续分别形成盾片、胚芽鞘、胚芽、胚轴、胚根等不同结构 。
④器官分化与成熟:凹沟两侧胚芽鞘突起包围胚芽生长锥,幼叶原基分化,盾片、胚根发育,维管束分化。胚继续发育,腹面被腹鳞和外胚叶覆盖,盾片上皮细胞分化,第三片幼叶分化出,约14天器官分化完成 。

以上二者胚结构以及发育特点的异同
相同点:①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胚都包含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等基本结构,这些结构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分别承担着发育成根、茎、叶以及连接各部分的重要功能。②二者的胚发育均起始于受精卵,都要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等过程,逐渐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具有多种组织和器官原基的胚。
不同点:①双子叶植物胚有两片子叶,一般无胚乳,营养物质多储存在子叶中;单子叶植物胚只有一片子叶,多数有胚乳,胚乳是储存营养的主要部位。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的特例(如慈姑)②双子叶植物合子分裂形成明显的顶细胞和基细胞,顶细胞发育成原胚,基细胞形成胚柄,发育过程有球形胚、心形胚等多种形态变化;单子叶植物受精卵先形成四细胞原胚,再发育为梨形胚,梨形胚出现凹沟后不同区域细胞分化形成对应结构,无双子叶植物那样丰富的形态变化过程。
①核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的首次分裂及后续多次分裂均不形成细胞壁,进入游离核时期:核分散于共同细胞质中(合胞体状态),数量因物种差异悬殊(如苹果数百个,咖啡仅4个)。随后中央液泡扩展,核被挤向胚囊边缘,分布于珠孔端、合点端及侧方薄层。核分裂以有丝分裂为主,合点端偶见无丝分裂。进入细胞化期后,游离核间从外层向内逐步形成细胞壁(如玉米),最终填满胚囊;例外情况如椰子中央保留液态游离核,菜豆仅原胚附近细胞化。成熟胚乳分化出糊粉层(外层储藏蛋白)、淀粉胚乳(中部储能)等功能区,后期部分细胞程序性死亡(如小麦淀粉胚乳退化)。

②细胞型胚乳:初生胚乳核首次分裂即伴随细胞壁形成,无游离核阶段。每次核分裂均完成胞质分割,胚乳细胞持续增殖直至填满胚囊。发育全程以细胞为单位,结构紧密有序,如番茄、烟草的胚乳直接形成多层细胞组织,分化出储存蛋白、脂类等多功能细胞,直接支撑胚胎发育。

③沼生目型胚乳:最早在沼生目植物中发现。初生胚乳核移到合点端后分裂,形成一个合点端小室(合点腔)和一个珠孔端大室(珠孔室) 。珠孔室的细胞核进行游离核分裂,后期才形成细胞壁;合点腔的核不分裂,或只进行少数几次游离核分裂。

④外胚乳:部分植物种子中,由珠心发育成具胚乳作用的组织。如苋科、藜科和蓼科的一些植物,在种子成熟时,仍保留一部分由珠心细胞发育来的贮藏营养物质的外胚乳 。外胚乳是在胚囊外面发展起来的养分贮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