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看这张泛黄的报纸,这是1970年4月26日《人民日报》的原件,这张报纸记载了我们国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消息,套红的版面,那种喜悦和自豪感,那种国家危难关头的民族凝聚力跃然纸上。”
3月3日,哈工大“航天馆里的思政课”第一堂课《从两个里程碑感受中国航天精神》正式开讲。5所南岗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教研联盟单位的中小学生代表和哈工大学生一起共上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南岗区65所中小学超万名同学同时在线共同学习。
哈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金莹从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东方红一号讲起,透过梦想之窗、奋斗之窗和团结之窗三个视角,通过孙家栋、彭桓武和郭永怀的感人故事,带领大家了解“两弹一星”艰难的研制过程和其中孕育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透过这“三扇窗”,大家看到了“两弹一星”精神在历史中闪耀的坐标,它是梦想的光芒,是奋斗的足迹,更是协同攻关的力量。
“继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二个里程碑是什么呢?——就是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任务。”哈工大航天学院李传江教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载人航天发展“三步走”的辉煌历程,感受载人航天精神。
在天宫空间站展示区,李传江教授通过航天员超重失重训练,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生死考验等故事帮助同学们感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鼓励同学们胸怀航天梦、强国梦,努力学习,报考哈工大,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航天馆里的思政课”由哈工大航天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策划,面向哈尔滨市南岗区65所中小学同步直播。未来,哈工大航天馆将进一步依托哈工大中国航天第一校资源优势,切实发挥场馆育人作用,面向大中小学开展“航天馆里的思政课”,助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