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冬病夏治 三伏养生“灸”开始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三伏时节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根据体质、状态,辨病辨证选取相应穴位,先进行隔姜灸治疗,再贴敷自制三伏贴。通过灸的温热作用,可激发体内阳气,隔姜灸可使贴的药容易渗透,激发穴位功效,使疗效叠加。


初伏:7月20日(周日)

中伏:7月30日(周三)

末伏:8月9日(周六)

末伏加强:8月19日(周一)

此次三伏灸还开展特色灸法:

核桃灸、火龙灸

一、核桃灸

中药熏蒸核桃灸主要应用于眼部疾病,如近视、视疲劳、干眼、结膜炎等眼科疾病;黄斑变性等、慢性眼底疾病等。眼眶周围分布着较多的穴位,如鱼腰、攒竹、瞳子髎、丝竹空、睛明等,灸法治疗眼疾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艾条的温热作用,刺激眼部及眼周穴位,促使眼周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以通经络、行气血、开窍明目。

二、火龙灸

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根据经络学中任督脉循行理论,利用传统灸法配合药酒、药粉的作用,刺激任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循行所过穴位,大面积、大剂量渗透的温热方式使经络畅通,激发经气,内达脏腑,外通肢节,充分发挥经络、腧穴、艾灸及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

其功效:

1、温经散寒、以火攻邪,消肿散滞、活血化瘀,缓解颈、肩、腰、膝、关节疼痛、怕冷症状。

2、调理脏腑气机、有效地调节男女荷尔蒙和性激素的分泌,增强精子、卵子质量,暖宫调经,缓解痛经等症状。

3、补益强身、激活人体免疫、消化、循环、排泄、生殖及泌尿系统机能、提高抗病能力。

4、通经活脉,加速全身气血循环、增加局部供血供氧量,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供血不足。

5、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状,稳定情绪、调控忧郁。

“冬病夏治”适应症状
1、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节、过敏性鼻炎、易患感冒者。

2、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腹痛、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3、妇产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过多、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

**4、男科疾病:**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

5、内分泌疾病和体质调适: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高脂血症、肿瘤术后、体虚怕冷及其他虚寒型疾病等。

哪些人不适合做三伏灸?

孕妇及婴儿、感冒、发热者、疤痕及过敏体质、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精神病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恶性肿瘤、肺结核活动期、正处于经期且月经量多者不宜贴药不宜做三伏灸。

“三伏灸贴”注意事项
1. 贴敷时间:成人1-2小时,儿童0.5-1小时,具体时间以个人可耐受为度,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时应提前取下,不宜时间过长以免灼伤皮肤;

2. 创口护理:贴药后局部皮肤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但应该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搓、抓局部。如果皮肤出现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较小水泡,可外涂皮肤软膏(京万红软膏、湿润烧伤膏等)让其自行吸收;较大水泡,及时来我院处理;

3. 饮食调护:贴敷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禁食牛肉、鸭、鹅及其他煎炸食物,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禁食海鲜、虾、螃蟹等易发物;

4. 起居调护:贴敷当天宜穿宽松低领的衣服;药物贴敷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防止脱落或移位;贴敷治疗结束后至少4小时才可洗温水浴,忌电风扇直吹或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久呆;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忌食“发物”,如虾蟹蛋类及牛肉、烧鹅、生鸡、鸭、花生、韭菜等食物;不宜吃冷饮,以防损伤正气影响疗效。

评论
汪建国
太师级
三伏养生
2025-07-02
科普中国网友
2025-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