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为何有人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会牙龈增生,而有人不会?

科普文迅
原创
发表科普类文章,涉猎天文地理军事生物等,希望大家喜欢
收藏

作者黄艳红段跃初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常用药物,它能有效控制血压,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管痉挛性心绞痛以及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等也有治疗作用。然而,部分患者在服用后会出现牙龈增生的情况,而另一部分患者却不会,这背后的原因较为复杂。

药物作用机制影响

从药理角度来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作为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从而实现降压效果。但它在体内的作用并不局限于血管。有研究推测,它导致牙龈增生可能有以下机制:

影响成纤维细胞代谢:改变牙龈成纤维细胞的代谢过程,使得胶原合成增加、分解减少 ,过多的胶原在牙龈结缔组织基质中积聚,进而导致牙龈组织增生。

干扰细胞内钙离子流动:影响牙龈成纤维细胞内的钙离子流动,破坏细胞内正常的钙稳态,致使细胞增生和代谢异常,最终引发牙龈增生。

改变免疫反应: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诱发炎症和组织增生 ,在这种免疫和炎症的异常作用下,牙龈组织出现增生现象。

个体差异因素

1. 遗传因素:不同个体的基因存在差异,某些基因可能会影响人体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代谢和反应。比如,与药物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基因多态性,会使药物在不同人体内的代谢速度不同。若代谢过慢,药物在体内的浓度相对较高、作用时间延长,可能增加牙龈增生的风险;而代谢较快的人,药物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发生牙龈增生的可能性就降低。

2. 口腔卫生状况:本身口腔卫生不佳,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在服用药物后,更容易诱发或加重牙龈增生。口腔卫生不良会导致牙龈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此时药物的作用更容易引发牙龈组织的异常增生。而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的人,即使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发生牙龈增生的几率也会相对较小。

3. 个体敏感性: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就像有些人对某些食物过敏,而其他人却没有反应一样。一些人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较为敏感,即使药物在正常治疗剂量下,也可能出现牙龈增生等不良反应;而对药物不敏感的个体,可能不会出现这种症状。

药物使用相关因素

1. 用药剂量和疗程:一般来说,药物剂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可能越高。如果患者长期大剂量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牙龈组织产生持续性刺激,牙龈增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按照医生建议的合适剂量和疗程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则相对可控。

2. 联合用药情况:部分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来控制血压或治疗其他疾病。当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在体内的代谢和药效,从而间接影响牙龈组织。例如,与某些抗生素、他汀类降脂药等同时使用时,可能增加肝脏负担,改变药物代谢途径,进而影响药物在牙龈组织的作用,增加牙龈增生风险 。

牙龈增生的治疗方案

一旦出现因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导致的牙龈增生,患者无需过度焦虑,因为只要停止服用该药物,增生的牙龈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不过恢复时间长短因人而异,短则数周,长则数月。在恢复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恢复:

加强口腔清洁:坚持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软毛牙刷,每天早晚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牙齿各个面都能得到清洁。同时,配合使用牙线、牙缝刷等辅助工具,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减少对牙龈的刺激。

专业口腔治疗:如果牙龈增生情况较为严重,或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护理后没有明显改善,应及时前往口腔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业治疗,如进行龈上洁治(洗牙)和龈下刮治,去除牙齿表面和牙龈下的牙结石、菌斑等刺激物,缓解牙龈炎症;对于药物性牙龈增生严重,经上述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能需要进行牙龈切除术,切除增生的牙龈组织,恢复牙龈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调整降压方案:在停止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后,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血压情况、身体状况和其他基础疾病,选择合适的替代降压药物,确保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降低牙龈增生等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和用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