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痛经准时报到......中医教你锦囊妙招值得收藏

科普作品
原创
投稿邮箱:shiheng6285309@163.com
收藏

科普专家:谢文才

单位:龙川县通衢镇卫生院

女性朋友们每个月总有几天需要经历痛经,症状轻的还好,并不会对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但症状严重的就没那么“幸运”了,大量冷汗和难以行动都是“家常便饭”,是药三分毒,依赖止痛药可不是长久之计。中医认为,痛经一般和气血流通不畅、身体受凉、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与其用药,倒不如尝试一下中医调理,从日常生活着手来缓解和预防痛经。那么接下来,大家就和我一起看一看中医治疗痛经有哪些锦囊妙计吧。

痛经的原因,中医怎么看

1.1身体受寒

中医认为痛经和宫寒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在日常生活中长期食用寒凉食物会增加宫寒的几率,因此痛经的几率也会有所增加。所以,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爱吃冷饮、不注意保暖、经常吹冷风,那么则会导致寒气入体,进而对身体的气血流通造成影响,最终引发疼痛。

1.2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会导致经血流通不畅,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如果身体的经血流通不畅,那么必然会引起疼痛。气血不足女性一般包含体质虚弱、营养不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过于注重减肥的女性,这些人处于在经期出现痛经的可能性较大。气血不足会导致子宫收缩无力,而子宫收缩无力则会通过隐痛和乏力的形式表现出来。

1.3情绪影响

情绪不好也可能带来痛经,如果女性朋友们在面对月经时过于紧张,或者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下,再加上情绪控制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身体的肝气郁结,进而为气血正常运行带来影响,痛经就在此刻形成了。

1.4久坐不动

长时间保持坐姿会令盆腔部位的血液循环不通畅,不仅会对子宫的正常供血造成影响,还可能会导致经血流通不顺畅,进而引发痛经。所以如果女性朋友因为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需要久坐,那么也要定期活动。

中医缓解痛经的一些小妙招

2.1热敷

热敷小腹可以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利用热量加快身体局部的血液循环速度,可以确保子宫正常供血和经血顺畅流出,从而减轻痛经现象。并且,通过热敷可以松弛子宫平滑肌,减少子宫收缩,进一步缓解痛经症状。具体来说,可以将暖宝宝放在小腹上缓解疼痛,但是在此要注意暖宝宝的温度不要太高,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2.2按摩

虽然按摩穴位不可以根治痛经,但是可以有效缓解痛经,所以有痛经困扰的女性朋友可以按摩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脚踝上约4指宽处)、关元穴(肚脐下三横指处)、合谷穴(手背虎口处)等穴位,轻轻按压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身体气血,同时也可以避免宫寒症状,具有较为显著的止痛效果。建议在经期每天按摩2-3次,以此获得更好效果。

2.3饮茶

饮茶要选对茶饮才能达到既温暖身体又止痛的效果。首先,红糖姜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缓解痛经的茶饮,用3片生姜和1块红糖煮水即可,主要针对经期怕凉并且具有小腹疼痛的女性朋友。其次,玫瑰红茶的做法也十分简单,用5朵玫瑰花(干燥)、2颗红枣、1个红茶包泡水(80-85℃)即可,不仅可以达到缓解痛经的作用,还有助于平稳情绪,达到疏肝理气的功效。最后,桂圆红枣茶更加适合经期头晕乏力的女性,用5颗桂圆和3颗红枣(切开)煮水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口味适量增加红糖。虽然以上茶饮可以达到缓解痛经的辅助作用,但是对于经期血量多的女性来说,不建议饮用过多,以防活血过度。

2.4保暖

保暖工作不仅要在经期前做,在平时生活中也需要做好措施,特别是受到痛经困扰的女性朋友。谨记不要碰冷水,日常的洗手、洗脸尽量用温水,同时要尽可能穿好袜子、避免吹冷风,特别是在夏季,空调不要直吹。当然,在夏季更要注意少吃冷饮,贪凉只会获得短暂的舒适,长此以往会发现痛经越来越严重,所以做好保暖工作十分重要。

2.5运动

运动需要维持一定频率,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定期运动,通过养生运动项目来改善体质,如八段锦、太极等,从而降低痛经几率。在经期前一周要适当增加拉伸运动,如快走、拉伸操等,以此来减少身体的淤堵,为月经的到来做好准备。而在经期则要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通过散步、低难度瑜伽等项目来伸展身体,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在此过程中,如果痛经较为严重,建议休息,不要强撑身体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2.6足浴

足浴可以达到驱寒的作用,但足浴并不是简单地将脚浸入烫水中,而是要利用艾草(10g)和生姜片(3片)进行煮水泡脚,水的温度要控制在38-43℃,同时足浴时间也要有所控制,最好保持在15-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在经期前一周每天进行一次足浴会获得良好效果。但对于经期血量较大的女性来说,不建议足浴,以免出血量加大。

预防痛经,中医的日常调理方法

3.1情志调节

情志调节主要针对压力大、长期紧张的女性朋友,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也可以利用五音疗法来纾解压力,借助音乐的不同音调来稳定情绪,从而促进身体气血运行,减轻痛经。但是在此要注意,情志调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痛经,但如果经过情志调节后痛经依旧严重,那么则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对身体造成其他损伤。

3.2针灸调理

针灸调理艾灸一般建议在月经前5-10天进行,这样会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而且针灸调理没有副作用,并且可以达到改善全身症状的作用,其远期治疗效果相对于其他调理方法来说较为突出。通过采用耳针法、皮内针法、皮肤针法等方法,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以此来缓解疼痛、调理月经。

3.3艾灸调理

艾灸调理主要应用艾绒和艾灸器,对中极穴、关元穴、三阴交穴等穴位进行艾灸,一般来说,在经期前几天或者月经结束后的几天进行持续艾灸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但要注意每次的艾灸时间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艾灸后不要吹风,并且2小时内也不碰冷水,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结束语

痛经并不是人们所说的“正常现象”,所以针对疼痛采取有效缓解和治疗措施十分必要。通过以上几种中医小妙招,希望为广大女性朋友们提供帮助,也希望经过中医调理可以帮助女性朋友们摆脱痛经困扰,从而获得高质量生活。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
科普68707004c6014
儒生级
针刺疗法安全无毒副作用,可以调整机体的内环境,改善全身症状,防止痛经。
2025-07-15
科普68707004c6014
儒生级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辨证选择中药进行调理,是对机体整体的调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2025-07-14
科普68707004c6014
儒生级
中医治疗痛经见效快,不良作用少,疗效比较可靠。
202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