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松山湖图书馆《文旅产业简报》第1期

松山湖图书馆
秉承“科技+人文”的服务定位,做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收藏


产业洞察

重磅!国办提出18项措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部署要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6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一是丰富消费惠民举措。二是满足不同年龄群体消费需求。三是扩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四是培育消费场景。五是创新产业政策。六是优化消费环境。

共襄文化与发展新高峰,2025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2025年1月11日至12日,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新高峰:中华文化与强国建设”为主题,围绕如何推动中华文化在强国建设中的战略作用展开深度探讨。论坛设置了主论坛、主题论坛、智库对话、青年学者研讨会等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本届论坛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于中华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最新北大报告!202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发布2025年1月11日至12日,以“新高峰:中华文化与强国建设”为主题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现场发布了中华美学基因库1.0版洛神赋智能创作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对外发布的“2025北大报告”对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据报告,2025年度文化产业十大发展趋势分别是:

1.数字技术催化文化消费分级与场景重构

2.文化IP深度开发推动跨界共融成为潮流

3.“低空经济+文旅”打造文化消费新增长点

4.数字平台驱动文化产品个性化定制与服务消费

5.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走向全面深度融合

6.数字治理体系完善助推文化产业有序高效发展

7.数实融合提升文化遗产展示水平与保护利用成效

8.“引培用”人才机制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9.国际文化合作与全球艺术传播彰显大国风范

10.文化消费提档升级带动创意产业品质优化

低空经济 行稳致远|《中国文化报》整版聚焦低空文旅产业!2025年1月11日,文旅部主管的《中国文化报》刊发整版报道聚焦低空文旅产业: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莞香花开

广东东莞2025年大招商 文旅体产业打响第一炮!2025年1月3日至4日,2025东莞文旅体产业招商大会在东莞举行。本次招商大会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东莞市投资促进局联合主办,以“潮流东莞·共赢未来”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示东莞在文旅体产业方面的独特魅力、开放活力和发展潜力。2025东莞文旅体产业招商大会旨在积极响应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有关部署,着力落实省文旅投资“三个一百”计划,支持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东莞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松山湖畔崛起大湾区文化艺术新地标2024年12月27日,由东莞松山湖管委会原行政办公区升级改造而来的悠兰里ULAND—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以下简称“松山湖ULAND”)正式焕新启幕,A区五大艺术文化场馆也同步亮相。这不仅是东莞松山湖融合自然体验与文化创意的“城市会客厅”,也将成为大湾区又一座文化艺术新地标。

东莞石排2024年潮玩产业集群总产值将突破120亿元 2024年12月29日,“湾区潮玩文创产业联盟”在东莞石排镇成立。据介绍,湾区潮玩文创产业联盟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商会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等共同发起,下设出海赋能中心、产业标准研制赋能中心等多个赋能中心。截至目前,已有139家单位加入联盟,包括4家链主企业、86家潮玩文创企业、33家赋能中心企业、9家高校和政府单位以及7家商协会。

塑造东莞(寮步)东方香都形象,构建沉香产业发展共同体12月6日,2024第十四届东莞沉香文化产业博览会(下称“香博会”)在东莞寮步香市影视城举行,创新性地采用“1+5展览模式”,以寮步影视城作为主会场,牙香街、沉香文化博物馆、香博园、西溪古村和旭生香市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分会场,新增西溪古村和旭生香市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仅扩大了展会的覆盖范围,还为参观者提供更多元化的体验。

他山之石

科技+文化”双向奔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澎湃文化产业新活力! 无锡高新区文化产业纳入全区“6+2+X”现代产业集群和“5+2+N”未来产业布局,通过创新引领,数字文化装备制造、互联网广告、数字新媒体、网络视听、电子竞技、文化旅游等六大领域齐头并进,涌现出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领军企业。截至2024年11月,园区累计引进企业达180余家,产值超过38亿元。目前,园区内的企业50%以上属于文化产业,在多个链主企业的带动下,文化产业支撑起了园区营收的半壁江山,2024年有望突破400亿元。

新质引领赋能文旅焕新,2024河南文化产业盛典在郑举行2025年1月9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河南省文化产业协会主办、民进河南省委会文旅文创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4河南文化产业盛典在郑州举行。盛典以“新质引领 融合焕新”为主题,聚焦文旅新质生产力和文旅融合新方向,为文化旅游业成支柱贡献智慧和力量。河南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延庆指出,当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旅融合更加深入,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2024年河南省文旅文创产业蓬勃发展,不断孵化新的文旅业态和产品,全省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老家河南”正成为文旅融合的先行区和实验区。并强调全省文旅系统要坚持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传统产品与新兴业态比翼齐飞,不断丰富河南优质旅游供给,丰富文化体验和创意内容,释放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金梧桐·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在宁举行当下,文化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促进文化产业释放新活力,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新动能。2025年1月8日,由南京文化产业协会主办的“谋势共赢 合创未来”金梧桐·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在中广洛普LED电影公园举行。相关部门、特色文化企业代表、平台载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活动全面启动2025年南京文化产业合作交流系列活动的首场重磅活动,是一次南京文化企业与企业家风采的集中展示。

北京文化新业态发展态势强劲,文化新质生产力全国领先 近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计划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基本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科技创新带动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15987.9亿元,占全国比重16%;同比增长7.2%,高出全国增速1.3个百分点。北京市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收11449.9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达71.6%,占全国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的比重达27.5%,高出全国增速1.7个百分点。

“吸睛”又“吸金”,广州文化产业为什么能? 2024年11月18日晚,2024年广州国际灯光节落下帷幕。这场光影盛宴,在10天时间内,吸引了近30万观众预约参观。仅仅两天之后,2024文投大会在广州市黄埔区举行。本届文投大会以“文化金融湾区领航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主题,围绕文化科技、数字内容、融合业态、传统文化产业创新4个方面组织项目进行投融资对接。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3838处、历史文化街区27片、非遗代表性项目216个、红色旅游资源点526个。

“乡村振兴之幸福长坡”项目在高州市长坡镇启动 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举办“村晚” 秀出乡村文明新风貌 日前,“乡村振兴之幸福长坡”项目启动仪式暨2025年迎新晚会在长坡镇旧城村冼太广场精彩开幕。生动展现了乡村文明新风貌和文旅融合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累累硕果,活动吸引许多群众现场观演。自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以来,长坡镇旧城村深入实践“百千万工程”,以冼夫人文化为媒,持续推动“冼夫人文化+山水景观+田园综合体”农文旅融合发展,充分利用西城门、古城墙、党史教育基地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参观、学习、教育、研究、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精心规划出一条冼夫人文化观光徒步路线,成功举办高州市第六届高凉文化节、冼太回娘家更衣节活动、第30届冼夫人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