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出现较大变化,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也出现升高趋势,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变,现将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注意事项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泌尿系结石患者有所帮助。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因结石位置、大小、性质有差异,所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存在较大区别,常见的结石位置在肾、膀胱、输尿管等,以肾及输尿管最多见。通常患者早期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只有结石发作时才会出现剧烈的绞痛症状,患者多为突然起病,以一侧腰痛为主要表现。结石构成成分也有不同,分为草酸钙类、磷酸钙类、尿酸类、磷酸镁类等。输尿管或肾结石疼痛性质多为突发、患者疼痛剧烈,辗转反侧难以耐受,部分心跳加快、血压下降,还会伴随汗出、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还经常伴随血尿。膀胱结石临床常见排尿过程中濡染中断,变换体位后结石受重力影响也会出现位置改变,因此可以再次恢复排尿。尿道结石患者会伴随排尿不畅等症状,但也有没有症状,只是在体检过程中才会发现。
如何避免泌尿系结石?
首先,多喝水;现在很多上班族,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常年缺乏运动,忙起来茶饭不思,饮水也经常难以保障,甚至有些所幸不喝水,以水果或其他饮品替代。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诱发结石的重要因素,尤其夏季或南方,气温高人体水分流失快,不及时纠正液体量,就会大幅度降低排尿频次,长此以往,尿中一些结晶就会形成结石。
其次,规律饮食,避免摄入嘌呤代谢产物过高、高蛋白、高草酸盐类食物,这些食物摄入后都会增加结石形成风险;此外,部分患者结石形成与疾病有关,比如甲亢、高尿酸血症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部分患者解剖结构先天后天发育不良也会增加结石形成风险,比如肾积水、输尿管狭窄、多囊肾、马蹄肾等;一些中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肥大,排尿不畅,也会增加尿中异物进入膀胱内形成结石的发生风险。尽量规避消除诱因,有助于降低结石发生。
最后,得了结石怎么办?日常防护需要注意什么?很多已经发现结石的患者更关心怎样治疗,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护。其实要想治好结石,明确诊断是关键。很多结石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都是因人而异的。体检发现结石后,应在泌尿外科就诊,进一步明确结石位置、性质、数量、大小,是否诱发感染或梗阻病变等,根据具体情况,让医生帮忙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结石性质和大小数量等差异,医生会建议保守治疗、体位碎石及微创手术治疗等。以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为例,当结石直径不足6mm且表明形状规则光滑时,患者通常有自主排出可能性,此类患者建议保守治疗,通过多饮水增加排尿频次,多做跳跃性动作,诱导结石排出。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患者保守治疗后,结石疼痛症状消失了,也应该完善彩超或CT进一步明确结石情况,不能因为症状缓解就放任不管。没有症状的结石不代表对人体没有危害,一些泌尿系结石会诱发肾积水,进而影响肾功能,造成尿蛋白,血肌酐迅速上涨,严重时会诱发尿毒症,甚至危及生命。当结石直径为6~10mm时,可考虑冲击波碎石治疗,如患者病史短,可配合排石类药物及中药进行排石治疗。排石治疗后,仍建议多饮水、多跳跃,增加排尿频次,提高碎石排出体外成功率。对于结石直径较大,超过10mm,或输尿管有狭窄,结石停留体内时间较长,已经伴随梗阻或感染者,通过排尿及药物难以达到排石目的,可根据情况选择微创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等。
总之,泌尿系结石与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关,大家注意合理膳食,避免高蛋白、高嘌呤、高草酸盐类食物摄入,多喝水适合运动,降低结石发生风险。而发现结石后也要第一时间就诊,根据结石性质、大小、数量、位置等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最后希望上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身体健康,远离泌尿系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