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自然之爱,无可替代——坚持母乳喂养!

丹东市中心医院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百姓传播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收藏

自1990年起,这个特殊的日子便承载着普及母乳喂养知识、倡导科学喂养理念的使命。母乳喂养不仅是母婴之间的生命纽带,更是为宝宝健康成长筑牢根基的天然馈赠。

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和家庭有多方面的优点,母乳喂养不但营养丰富、增强免疫力、促进婴儿肠道健康,而且经济方便,还能促进母婴情感交流、促进母亲身体恢复,同时还能降低婴儿过敏现象,甚至还能减少女性患卵巢癌、乳腺癌的几率。近年来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能提升婴儿智力、减少婴儿猝死症的发生、儿童期肥胖、罹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等等。

虽然人人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好,但是喂养过程中总还是会遇到各种“挑战”,我们只有科学的喂养,才能少走弯路,今天来分享2023年新版《昆士兰促进母乳喂养临床指南》,这里从产前、产时和产后三个阶段,提出了科学实用的母乳喂养建议。

一.产前多沟通 喂养更轻松

通过沟通,我们要支持准妈妈的喂养决定。准妈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比如图文、视频等方式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缺点,并根据个人意愿制定喂养计划。

其实母乳喂养就是人类的本能,它并不艰难,母乳喂养的挑战是常见的,任何人都可能经历。

二.产时早接触 母乳更充足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产妇产后都要与宝宝皮肤接触至少一小时,那什么时候开始皮肤接触是最佳时机呢?自然分娩在胎儿娩出后即可进行母婴皮肤接触,而器械助产的产妇则建议在分娩后进行皮肤接触。剖宫产可根据麻醉方式选择皮肤接触时机,如果是局部麻醉,则在手术室或到达恢复区域后10分钟内提供皮肤接触,如果是全身麻醉,则在产妇能够对婴儿做出反应后的10分钟内给予皮肤接触。

那什么时候开始早吸吮呢?一般来说,婴儿出生后有两个小时的清醒期,是开始母乳喂养的理想时间。

三.产后科学喂养 母婴都更健康

问题一:什么样的哺乳姿势会让产妇和宝宝都很舒适呢?

①产妇采取舒适的姿势,并用手臂为婴儿提供全身支撑,如果是坐着的,鼓励产妇靠后使其背部得到支撑。

②婴儿身体紧贴母亲身体,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

③婴儿面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避免用手抓握婴儿的头、颈和肩中部 。

问题二:什么样子是乳头含接良好的征象?

答:

①婴儿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吸进口腔;

②可以观察到下颌的深部运动;

③母亲感到舒适;

④婴儿看起来舒适、放松,没有扭动、紧张、皱眉;

⑤乳汁转运明显;

⑥喂奶后乳头可能会略微拉长,但不会变平、变白或者呈脊状。

问题三:什么样的喂养频率是正确的呢?

答:不鼓励定时喂养,提倡按需喂养。

①在生后第一个星期,婴儿在24小时内即可建立每天8-12次的母乳喂养模式,在生后第二个24小时内,随着乳汁的增加,婴儿的喂养频率也会增加。

②母乳喂养的频率随着婴儿的需求和每天的母乳转移速度而变化。

③大多数婴儿母乳喂养后就会安静下来,但是部分婴儿母乳喂养后仍不能安静下来并继续寻求喂养和/或安抚。

④每次喂奶的时间长短变化也很大,在最初的几天/几周和可能需要一个小时,因此,不鼓励定时喂养,需观察婴儿有效吸吮的特征。

问题四:如何判断宝宝吃饱了呢?

答:①排便:大便的频率和颜色与充足的母乳摄入量有关。出生后24-48小时内大便由胎便转变为过渡性大便,第3-4天出现黄色大便,第5-7天每天最少排便3-4次。

②排尿:尿量/湿尿布频率: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或更多,生后24-48小时2个或者更多,生后48-72小时为3个或者更多,生后72-96小时4个或者更多,第一周结束为6个或者更多。

③体重:婴儿的体重正常情况下,母乳喂养的足月婴儿通常会在生后第3天体重减轻7%-8%,生后第5天体重最多减轻10%,大多数婴儿在第10天恢复至出生体重。

问题五:什么情况不建议母乳喂养?

答:1.不建议母乳喂养:

①需要特殊配方奶:如婴儿患有半乳糖血症、枫糖尿病、苯丙酮尿症;

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母亲。

2.需要暂时避免母乳喂养包括但不限于:

①危重症产妇(如败血症);

②丙型肝炎阳性且乳头出血;

③乳房上有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避免母乳喂养,直到所有活动性病变都消退;

④近期感染梅毒在治疗24小时后,只要乳房或乳头周围没有病变,就可以开始母婴接触和母乳喂养。

3.建议:

①无论何时考虑中断母乳喂养,都要权衡母乳喂养的益处和风险,并与产妇和家人讨论。

②在确定存在一定程度风险的情况下,当产妇决定继续母乳喂养时,应寻求专家建议和管理。

③如果需要暂时避免母乳喂养,应支持产妇挤出母乳以维持泌乳。

母乳喂养是妈妈与宝宝最珍贵的亲密时光,也是大自然赐予宝宝最完美的礼物。虽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挑战,但请相信,每一次的坚持都在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母乳之路,因爱而美。愿每一位妈妈都能在这场双向奔赴的养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幸福。

评论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大学士级
2025-07-14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