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徐阿姨(化名)三年前因“心跳过慢、反复晕厥”植入了心脏起搏器,自此恢复了活力。最近,她因严重腰痛伴下肢麻木至**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就诊,门诊医生高度怀疑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建议做腰骶椎磁共振成像(MRI)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听到MRI检查,徐阿姨有些忧心,“医生,我装了心脏起搏器啊!不是说不能做磁共振吗?机器吸走了怎么办?会不会把起搏器弄坏?心脏会不会停跳?”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放射医学中心李秋云副主任医师了解情况后,详细询问了徐阿姨起搏器植入的时间、品牌型号以及最近的程控记录。并向徐阿姨解释道,“徐阿姨,您的情况并非绝对禁忌。根据您最新的起搏器程控报告,工作状态良好,符合安全筛查标准。我们有一套严格的流程,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为您完成腰椎MRI检查。”
经过规范的术前评估、设备模式切换和严密监护,徐阿姨顺利完成了检查,明确了诊断。徐阿姨的经历,点破了传统认知的“铁律”。随着科技革新,“心脏起搏器不能做MRI”这一观念正在成为过去式!
为什么传统起搏器曾是MRI的“禁区”?
传统的心脏起搏器采用了大量磁性元件,磁场就像一个“大魔王”会对其造成“电磁干扰”,分为传导干扰(通过导线介质传导干扰信号)和辐射干扰(通过空间传导干扰),由此产生的影响包括:
1.起搏抑制;
2.误发放电击;
3.电重置;
4.心肌损伤
5.机械故障及毁损。
破局者:“磁共振条件”起搏器的革新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MRI兼容性心脏起搏器在2008年问世,其相较于传统起搏器,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其体积小,质量轻,抗磁化性高,磁场稳定性好:
1.弃用了会被磁场影响的磁簧片开关,改用了不受磁场影响的Hall传感器;
2.设置了内部电源供电电路保护和最小化铁磁原件,可有效防止电磁干扰导致电重置;
3.导线连接处使用滤波电容,减少了导线在磁场中产生的电热能,从而减少由于导线由于交变频场导致的升温。
特点:新型磁共振兼容起搏器在保障心脏正常起搏功能的同时,能够在特定的程控操作下安全地接受磁共振检查,大大拓展了患者的医疗选择范围。
检查方法:检查前,由起搏器工程师或心内科医生将起搏器程控至 “MRI sure scan ”模式,即可进行 MR 检查,检查后再关闭该模式。
是否新型兼容起搏器都可以随时做核磁呢?
即使是MRI兼容型起搏器,检查也有一定的限制。磁场强度(1.5T/3T)、心脏器械植入时间、起搏参数、患者健康状况等在MRI检查之前都有特别的要求。所以,患者能否进行磁共振检查还是需要医生和技术人员专业判断来决定。
如何了解起搏器兼容磁共振的信息?
每个兼容核磁共振的起搏器都会附带MRI信息卡;如果没有,可咨询具体型号,并查询具体信息。
切勿盲目自判,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放射医学中心李秋云副主任医师提醒: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患者是否能进行磁共振检查,主要取决于心脏起搏器的具体属性以及专业医疗团队依据严苛标准进行的个体化评估与操作。因此,检查前请务必和医务人员充分沟通,才能实现心脏安全与精准诊断的双赢!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放射医学中心 陈姿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