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眼睛里的“偷渡客”,翼状胬肉攻防战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您是否发现眼白上长出了一小块粉红色的“肉”,像个“偷渡客”一样慢慢爬向黑眼珠?这可能就是翼状胬肉,他悄无声息地生长,却可能给我们的视力带来不小的麻烦。

1. 什么是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结膜组织(覆盖眼白的透明薄膜)因长期刺激发生增生、变厚,形成纤维血管组织,像“小翅膀”一样从眼角向黑眼珠(角膜)蔓延。轻度时可能无症状,但若侵入瞳孔区会影响视力,甚至引发散光。

2.为什么会长翼状胬肉?

(1)阳光中的“隐形刀”:紫外线

长期暴晒是头号诱因!紫外线会破坏结膜细胞,引发慢性炎症和纤维增生。

高危人群:农民、渔民、建筑工人、户外运动爱好者等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人。

小贴士:高原地区、赤道附近居民患病率更高,因为紫外线更强。

(2)风沙、干燥、污染的“攻击”

长期处于风沙大、空气干燥或有化学刺激的环境(如工地、化工厂),会加速结膜老化。

例子:海边生活的人因海风长期吹拂眼睛,患病风险增加。

(3)遗传和体质因素

家族中有人患翼状胬肉,后代风险可能升高。

部分人天生结膜较薄或修复能力差,更易受刺激。

(4)年龄与性别影响

40岁以上中老年人更常见,随着年龄增长,结膜组织逐渐退化。

男性略多于女性,可能与户外活动更多有关。

(5) 眼部慢性炎症

长期眼红、干眼症、沙眼等未及时治疗,可能诱发结膜增生。

3.如何预防翼状胬肉?

防晒是关键:户外戴太阳镜(选UV400防护级别)和宽边帽,减少紫外线直射,

避免正午阳光最强时长时间暴露。

改善用眼环境:风沙天戴防护眼镜,空气干燥时使用加湿器。

缓解眼疲劳:避免长时间盯电子屏幕,每小时远眺或闭眼休息5分钟,人工泪液可缓解干涩(需医生指导)。

定期检查: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眼科检查,早期胬肉可通过药物控制。

4.如果已经长了怎么办?

观察为主:若胬肉小且无症状,定期随访即可。

手术时机:当胬肉接近瞳孔区或引发反复炎症、散光时,需手术切除。

术后护理:严格防晒、遵医嘱用药,降低复发率。

翼状胬肉就像眼睛的“老化信号”,但通过科学防护,我们完全可以减缓它的脚步。如果您或家人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诊,早发现、早干预,守护明亮双眸!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07-15
科普中国网友
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