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卒” 不及防,如何防治脑卒中?​

科普作品
原创
投稿邮箱:shiheng6285309@163.com
收藏

科普专家:曹建志

单位: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

脑卒中即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发作时危害极大。大脑如精密 “司令部”,脑血管是输送 “粮草弹药” 的通道,通道被堵或破裂,会严重影响大脑运转。脑组织缺血缺氧超一定时间,会造成不可逆损伤,导致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后遗症,甚至致命。脑卒中主要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缺血性占比约 80%,因血栓堵塞脑血管,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如同庄稼缺水枯萎,脑组织会逐渐坏死。出血性则是脑血管破裂出血,像脆弱水管破裂,血液压迫神经和组织,破坏大脑功能,虽占比低,但发病急、病情凶险,致死致残率高。两种类型的脑卒中,黄金救治时间都很短。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时间窗通常仅 4.5 小时,此时有效溶栓能打通血管,减少脑组织损伤;超时则坏死范围扩大,治疗效果差,后遗症风险大增。出血性脑卒中救治更需争分夺秒,要尽快控血、降颅内压,防止病情恶化。

哪些人易患脑卒中呢?高血压患者是 “头号目标”,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粗糙脆弱,易形成血栓或破裂,其患病风险是常人的数倍。高血脂患者也需警惕,过多脂质沉积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像血管里的 “垃圾”,会堵塞血管,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糖尿病患者同样危险,它会损伤脑血管,高血糖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还加速血管老化,使脑血管脆性增加,易破裂出血。生活习惯不健康的人也易被 “青睐”。长期吸烟者,烟草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收缩痉挛、血压升高,还促进血栓形成,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酗酒是重要危险因素,大量饮酒使血压骤升,增加脑血管破裂风险,还影响肝脏功能,致脂质代谢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和缺乏运动者也在高危之列。肥胖引发代谢紊乱,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成为脑卒中 “助推器”;缺乏运动使血液循环变慢、血液黏稠度增加,不利血管健康。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要格外留意,该病有遗传倾向,家族中直系亲属患病,自身风险比常人高,因家族成员可能有相似遗传基因和生活习惯[1]。

脑卒中发病虽突然,但多有前兆,捕捉这些 “求救信号” 能为救治争取时间。突然头晕头痛是常见前兆,不同于劳累后的头晕,它来得突然,可能伴天旋地转,头痛也可能很剧烈。视物模糊也重要,患者可能突然眼前发黑,或看东西重影、模糊,症状可能持续几分钟或短暂出现后恢复,切勿忽视。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是典型前兆,比如吃饭时筷子突然掉落,走路时一条腿不听使唤、像踩棉花,这种麻木无力多为单侧,因大脑神经支配交叉,一侧脑血管出问题,常影响对侧肢体功能。说话含糊不清也明显,患者想表达意思,却说得含糊难懂,甚至无法完整说一句话、表达简单词语。

出现这些症状,要牢记 “FAST” 原则:F(Face 面部),让患者微笑,观察是否一侧面部下垂、嘴角歪斜;A(Arm 手臂),让患者平举双臂,看是否一侧无力、不能平衡;S(Speech 言语),让患者说简单的话,听是否含糊不清;T(Time 时间),发现异常立即打 120,送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日常生活中,预防脑卒中比治疗更重要,要从多方面入手,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是关键。饮食上少盐少油,过量盐致血压升,过多油脂引血脂异常。建议每天食盐摄入不超 5 克,少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蔬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助降血脂、护血管;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含丰富膳食纤维和 B 族维生素,有益心血管;鱼、禽、蛋、奶、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能提供营养,又不对血管造成大负担。坚持适量运动很必要,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降血压、血脂和血糖。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中老年人散步简单易行,每天 30 分钟到 1 小时效果不错,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劳累。

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是预防核心。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降压药,定期测血压,控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遵医嘱用降糖药或胰岛素,保持血糖稳定;高血脂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降脂药,配合饮食运动,将血脂控在理想水平。定期体检也重要,能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建议每年全面体检,高危人群可增加颈动脉超声等检查,了解脑血管状况。此外,要戒烟限酒。吸烟危害血管,戒烟后血管损伤减轻,脑卒中风险降低;过量饮酒伤害多,建议男性日饮酒不超 25 克酒精,女性不超 15 克,最好不饮[2]。

保持良好心态和充足睡眠也有助预防,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使血压升高,影响血管健康;充足睡眠让身体休息修复,维持血管正常功能,每天保证 7-8 小时睡眠,规律作息有益健康。脑卒中虽 “卒” 不及防,但并非不可防不可治。只要我们认清其危害,了解发病特点和前兆,掌握正确应对方法,日常积极预防,就能降低发病风险。高危人群更要警惕,定期检查监测,防患于未然。让我们都做自己健康的守护者,远离脑卒中威胁,享受健康生活[3]。

参考文献:

[1]甄巧霞,杨泽青,刘彤,等. 言语、视觉反馈对脑卒中偏瘫躯干姿势训练的即时效果观察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5, 40 (07): 1093-1095.

[2]王庆雷,眭有昕,朱兰,等. 虚拟现实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网络的影响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5, 40 (07): 995-1001.

[3]李冉,刘素娟,侯亚静,等. 脑卒中6个月内上肢运动康复轨迹的纵向生存数据研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5, 40 (07): 1025-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