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长沙持续笼罩在高温中。日前,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专家提醒,高温天气会显著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高危人群特别是已确诊动脉瘤的患者要引起重视,严格遵医嘱科学治疗、规律复查、加强防护。
近日,60岁的王爷爷(化名)在蹲下捡拾物品起身时头部不慎碰到墙壁,随后感到头晕、头痛剧烈并伴有呕吐症状,后逐渐昏迷。送医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需紧急手术治疗。经历4小时开颅手术,动脉瘤虽成功夹闭、硬膜下血肿也得到清理,但他仍意识昏迷且未脱离生命危险。追溯病史,王爷爷这颗动脉瘤其实早在数年前已被查出,却因无症状遭长期忽视。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匡卫平主任医师介绍,颅内动脉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是多种原因造成脑部动脉血管壁出现向外膨出的局部囊性扩张,形似长在血管上的瘤,故称为动脉瘤,多发生在颅内动脉分叉处,常被称为藏在大脑中的“不定时炸弹”。
本案例中患者此前的血管造影报告显示:右侧后交通动脉存在一枚直径约5mm的动脉瘤,属破裂高危型;同时合并右侧颈内动脉50-60%狭窄及全身多处动脉粥样硬化。
匡卫平主任医师介绍,高温天气会显著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酷暑中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血液黏稠,为维持供血,心脏被迫加压泵血,血压骤升冲击脆弱血管;动脉瘤壁厚度不足正常血管1/10。王爷爷头部碰撞产生的剪切力,成为压垮瘤体的“最后一根稻草”。据相关临床数据也证实,气温每升高5℃,脑出血风险增加11%;若患者合并高血压,动脉瘤破裂风险可骤增6倍。
匡卫平主任医师提醒,本例患者曾于数年前体检发现动脉瘤,偶有偏头痛症状但未引起重视,也未复查。事实上,大多数小动脉瘤破裂风险较低,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如果动脉瘤本身已经较大,喝酒、吸烟、情绪激动、劳累、用力排便等因素都可能诱发破裂,且破裂风险随年限递增。更关键的是,患者未遵医嘱规律服用降脂药物,加速了血管狭窄和斑块恶化进程。
那么,高温天气如何开展护脑行动呢?
匡卫平主任医师提醒,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者、有脑血管病家族史人群、突发霹雳样头痛者等建议通过头颈部CT血管造影进行精准筛查,提前发现动脉瘤;高危天气应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外出,空调温度维持在26℃左右。
起身、弯腰等动作需放缓,避免体位性低血压诱发脑供血异常;少量多次饮水,每日摄入1.5-2升,避免血液过度浓缩;同时已经确诊动脉瘤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及降脂等药物;定期复查血管造影,动态评估瘤体变化;杜绝搬重物、用力排便等屏气动作,防止颅压骤增。
神经内科三病区黄晓松教授补充解释道,高温让血管压力倍增,微小诱因或可引发致命危机。动脉瘤不会自愈,未破裂时干预(如可采用弹簧圈栓塞术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颅显微外科夹闭术等)风险小、存活率高,一旦破裂出血,首次出血死亡率30%,二次出血死亡率60%,三次出血几乎100%死亡。
规律复查与科学防护是保命关键。这个盛夏,请将血管健康视为头等大事。别让“无症状”麻痹警惕,你的一个主动筛查,或许就能避开一场生死危机。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戴进军 朱娥 邓培培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