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思佳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银川市第二中学-杨硕凡-辅导老师:崔寅新
——读《袁隆平:追逐“禾下乘凉梦”》后演讲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能够站在如此之大的舞台上,与大家分享我个人一些浅薄之见。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崇高的敬意,与大家浅谈:将寻科学家精神,心筑民族进步之魂。
不久前,偶然阅读到《袁隆平:追逐“禾下乘凉梦”》这篇文章,带着对袁老深深的思念,我认真地读完了整篇文章,不觉间,眼眶间已满是氤氲的水汽,心中也是感慨万千。在文章中,我看到袁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以及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些精神如众星拱月,令袁老的形象更加高大伟岸。
当然,我相信,袁老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并非其一人独有,而是中国所有科学家都具有的,都闪烁着璀璨光芒的——科学家精神。
至道嘉猷,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研之路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所闪烁着的熠熠星光。所谓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以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尤为重要。爱国精神不仅是科研工作者所应具有的,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应具有的。袁老正是因为心中充斥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才将一生都致力于人民的温饱问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精神则是推动国家科研工作不断向前的精神动力。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不仅是科研工作者身上优秀的精神,更是科学家构成的集中体现与诠释。“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一生中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心中大爱可见一斑。袁老将杂交水稻从中国传向亚洲,从非洲传向美洲,将杂交水稻传向世界,让世界人民都能吃饱饭。杂交水稻的种植不分国界,但“杂交水稻之父”却有一个响亮的前缀——中国,袁老的身后一直都有伟大的祖国,为科研之路保驾护航。
探寻科学家精神,将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新时代中学生应不懈努力,将科学家精神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取得进步,汲取科学家精神的营养,为成为新时代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静水流深,心筑民族进步之魂是从纸砚丹青跃然于华彩青年心中的汩汩清泉。袁老的一生中,似乎完全被杂交水稻所贯穿。正是因为袁老渴望为民族进步做出贡献、心中有一道构筑起的民族进步之魂,才有着中国杂交水稻从无到有,从本国到世界的量的改变、质的飞跃。在很多人眼中,民族进步之魂是宏大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普通人所无法触及的。可在我看来,事实却并非如此。民族进步之魂,是心中的信念,是我们为祖国富强这样伟大的目标不懈奋斗的源动力。抛去科学家的光环不谈,袁老也是普通人,也只是一位会担心妻子煤气中毒的普通人,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同我们又有何异?因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更应从自身做起,构筑起心中的民族进步之魂,为中国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拓宽科学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懈努力。
同学们,风华正茂正当时,以袁老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我们应追随袁老的脚步,探寻科学家精神,心筑民族进步之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