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骨科术后别偷懒!功能锻炼“金钥匙”,助你快速康复!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收藏

“医生一直强调要做功能锻炼,到底为啥这么重要?”当遭遇骨折、关节置换、韧带损伤或其他骨科问题后,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功能锻炼是骨科康复的“隐形良药”,能帮助患者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

那么什么是功能锻炼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科李宝军主任解释到:功能锻炼,是指在骨科疾病治疗或康复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动作和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或软组织修复为目的的治疗手段。它不仅仅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更是患者积极参与自我康复、加速恢复功能的重要方法。

一、为什么骨科治疗离不开功能锻炼?

骨骼、关节和肌肉是一个相互协作的整体,骨科疾病或手术会打破这个平衡。例如,骨折后长时间固定,会导致肌肉得不到有效刺激而逐渐萎缩;关节长时间不活动,关节囊、韧带等组织会粘连、挛缩,变得僵硬 。

如果不进行功能锻炼,即便骨折愈合,肢体功能也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甚至可能遗留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功能锻炼的显著好处

1. 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锻炼能让肢体的血液流动加快,为骨折部位送去更多的营养物质,如钙、磷等,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带走局部代谢废物,减轻肿胀,缩短康复时间。

2. 预防肌肉萎缩

肌肉“用进废退”,通过功能锻炼,能持续刺激肌肉,维持肌肉的力量和体积。比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坚持进行肌肉收缩练习,可有效减少肌肉萎缩的程度,为后期站立、行走打下基础。

3. 防止关节粘连僵硬

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能让关节软骨得到充分的营养,保持关节的润滑;同时,活动可避免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使关节活动更加灵活,降低关节僵硬的风险。

4. 提升身体整体机能

功能锻炼不仅作用于受伤部位,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全身状态。患者通过锻炼,体能逐渐恢复,心理上也能增强康复信心,更积极地回归正常生活。

三、骨科常见功能锻炼方法

1. 肌肉收缩练习

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就像握拳后用力绷紧手臂肌肉,却不产生关节活动。常用于术后初期,卧床时即可进行,能防止肌肉萎缩,比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者可仰卧位,下肢伸直,用力下压膝关节,感觉大腿前方肌肉绷紧,每次持续5 - 10秒,每组10- 20次,每天3 - 4组 。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改变,带动关节活动,如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平卧,伸直下肢,缓慢抬高至与床面成30° - 45°,维持3 - 5秒后缓慢放下,每组10 - 15次,每天3 - 4组。

2. 关节活动度训练

主动活动:依靠自身力量活动关节,像手指骨折康复时,主动屈伸手指;膝关节术后主动进行屈伸练习,每次尽量达到最大活动范围,重复10 - 15次,每天3 - 4组。

被动活动:借助他人或器械辅助活动关节。例如,家人帮助患者活动僵硬的肩关节,或使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CPM机)辅助膝关节活动,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角度。

3. 负重与平衡训练

部分负重:借助拐杖等辅助工具,让患肢承担部分体重,适用于下肢骨折恢复一定阶段的患者。

完全负重:骨折愈合较好后,患肢完全承担体重,进行站立、行走练习。平衡训练可通过站立在软垫等方式,增强身体稳定性,预防跌倒。

4. 柔韧性训练

通过拉伸肌肉和韧带,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如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髋关节周围肌肉的拉伸,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每个拉伸动作保持15 - 30秒,重复3 - 4次。

李宝军主任提醒,进行功能锻炼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进行功能锻炼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2.锻炼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用力,以防造成新的损伤。

3.如出现疼痛加剧、肿胀加重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寻求专业指导。

4.保持耐心和恒心,功能锻炼通常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效果。

功能锻炼不是骨科治疗的“附加项”,而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它需要您的勇气、耐心和坚持。我们深知其中的不易,但请相信,您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早日恢复健康、重拾活力添砖加瓦。握紧这把“金钥匙”,积极配合,科学锻炼,您一定能早日重获自如行动的自由!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彭一川 毛旖旎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评论
汨罗镇徐志雄
太傅级
已阅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