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揭秘儿童桡骨头的隐形危机——牵拉肘

河北康复
原创
脑血管病康复,运动损伤康复,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管理。
收藏

揭秘儿童桡骨头的隐形危机——牵拉肘

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康复科 寇璐璐

典型场景:

1.家长突然提拉孩子手腕(比如防止摔倒)

2.穿脱衣服时用力拽胳膊

3.宝宝自己翻身或跌倒时手臂被压到

宝宝手臂突然不能动了?此时应该当心“牵拉肘”!

一、什么是“牵拉肘”?

“牵拉肘”医学上叫桡骨头半脱位,是1-4岁小朋友最常见的肘部小伤。

二、为什么容易中招?

小朋友的桡骨头(肘部小骨头)还没长圆,包着它的韧带又松又软。一拉一扯,骨头就可能“溜出”韧带,卡住不能动(就像扣子从松掉的扣眼里滑出来)。

二、怎么判断是不是牵拉肘?

记住3个关键点:

1. 突发:之前有拉手或摔跤的动作,之后突然哭闹

2. 胳膊“罢工”

- 疼得不敢动,手臂垂着像“小树枝”

- 不让人碰肘部,但手腕和手指还能动

3. 没有肿胀:肘关节看起来正常,没有淤青或变形

注意!如果胳膊肿了、变形或持续疼痛,可能是骨折,要立刻去医院

三、家长能做什么?

✔ 正确做法:

1. 别自己硬掰!错误操作可能加重损伤

2. 用围巾或绷带临时固定:把宝宝手臂弯成90度,轻轻挂在胸前

3. 尽快去医院:儿科或骨科医生5秒就能复位

✖ 禁忌动作:

1.摇晃或甩动宝宝手臂试试能不能好

2.热敷或揉搓肘关节

四、医生怎么治疗?

“神奇5秒”复位法(宝宝几乎不疼):治疗后宝宝通常10-30分钟就能重新抬手玩玩具,不需要打石膏或绑带,但2周内避免再拉扯。

医生一手按住肘部凸起的小骨头,另一手把宝宝手掌转向上(像“举手投降”姿势) ,轻轻一弯肘关节,“咔嗒”一声就复位了

五、如何预防复发?

1. 正确拉手姿势:提宝宝时扶腋下或上臂,别拽手腕

2. 穿衣服技巧:先套袖子再拉衣领,避免生拉硬拽

六、什么情况必须去医院?

1.复位后手臂还是不能动

2.肘部肿胀发热或皮肤发紫

3.宝宝反复脱位超过3次

记住预防口诀:“提上臂,不拉手,宝宝胳膊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