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三伏天养生指南——科学应对盛夏“烤”验

京健会
宣传慢性病防治领域医学科普知识
收藏

热浪滚滚,蝉鸣聒噪,一年中最炎热潮湿的时节——三伏天即将到来!就在本周日(7月20日),我们将正式迎来“入伏”。

“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为“入伏”,而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则为“出伏”。其中,“头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中伏”的长度则取决于立秋节气与其后首个庚日之间的间隔,因此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三伏天将打破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并且7月20日也是近十年最晚的入伏日。

最近,像晒背和贴三伏贴这样的三伏天养生“小妙招”在自媒体平台上非常火爆,不少人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不过,养生方法虽好,却不能盲目跟风,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一、三伏贴:冬病夏治有讲究

三伏贴是一种重要的“冬病夏治”中医外治法,主要适用于中医辨证属虚寒性的多种慢性疾病,涵盖肺系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脾胃问题(如慢性胃炎、腹泻)、骨关节不适(如颈椎病、腰椎问题)、儿科疾病(如小儿哮喘、鼻炎)以及妇科疾病(如宫寒、痛经)等范畴。此外,三伏贴还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感冒者、虚寒型体质者以及秋冬季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

贴敷时,常选取天突穴、膻中穴、膏肓俞、大椎穴等特定穴位以激发经气。贴敷时间需根据药物刺激性和个体皮肤敏感度调整,成人一般贴敷2-3小时,儿童则为0.5-1.5小时。对于皮肤娇嫩或耐受性差的患者,时间应酌情缩短,且务必在睡前取下药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岁以下婴儿、孕妇、肺结核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糖尿病患者、皮肤疮疡破溃者、阴虚内热者及皮肤易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二、晒背:并非人人皆宜的“天灸”

听说三伏天晒背能够排湿减肥,实际效果****因人而异

三伏天晒背减肥适合脾虚湿阻和脾肾阳虚的肥胖人群,不适合胃热炽盛的肥胖人群。简单说平时爱上火、食欲旺盛、贪凉饮冷的人不要尝试这种方法;平时怕冷、手足不温、身体困重、乏力倦怠、腹胀、大便稀溏或黏腻不成形,以及舌体胖大、有齿痕的人可以尝试。

除了减肥,适当晒背对身体还有一定益处,背部是督脉和膀胱经循行经过的部位,督脉是阳脉之海,膀胱经上分布着和脏腑功能密切联系的背俞穴。所以,三伏天晒背具有‘温经脉、化痰湿、调脏腑、和阴阳’等效果,对特定人群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此外,还要注意正确的晒背方法,如通常选择早晨或傍晚阳光较温和的时段(如上午8-10点或下午4-5点),避开烈日当空的正午。直接暴露背部皮肤(注意防晒面部、头部),让阳光均匀照射。时间从10-15分钟开始,根据个人感受逐渐增加,一般不超过30分钟。晒后感觉全身温暖舒适、微微出汗为佳,切忌晒到大汗淋漓或皮肤灼痛。

由此可见,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鼎盛的时期,也为我们借助天时调理身体提供了契机。无论是选择三伏贴还是尝试晒背,核心都在于“辨明自身体质,遵循科学方法,做到适可而止,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此外,三伏天养生还需注重清淡饮食、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贪凉以及保持心情舒畅。只有科学合理地应对这盛夏的“烤”验,我们才能安然度夏,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祝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