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如何早期识别与科学干预

大众科普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官方科普号
收藏

  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孩子有时会遇到点小挑战:他们可能会比同龄人更容易跌倒,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显得格外胆小害羞,对陌生环境或声音过度敏感。这些看似普通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不为家长所熟知的问题——感觉统合失调。它像一块隐形的绊脚石,悄悄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社交和情绪发展。本文将向大家介绍感觉统合,带大家了解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以及如何帮助孩子跨越这块“绊脚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认识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指的是大脑在处理来自人体各个感觉器官的信息时,出现了“卡顿”或“错误”。就像一台电脑,信息输入过载或处理程序出错,导致无法正确识别和回应周围环境。例如,有些孩子对声音特别敏感,一点细微的声响就会让他们感到不安,这可能是听觉处理出现了问题;还有些孩子容易撞到东西或者不敢爬高,可能是本体觉或前庭觉的统合出了偏差。这些“故障”会让孩子们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时,感到困惑和挑战。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可能会在学习、社交和情绪管理方面遇到困难。例如,他们可能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或者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难以跟上节奏,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正确处理感觉信息而感到沮丧、焦虑,甚至出现行为问题。这些表现并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而是他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遇到了障碍。
二、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感觉统合失调
1.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比如是否经常跌倒、撞到东西,是否对声音或触觉过度敏感,是否害怕爬高或进行运动等。
2.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留意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比如是否容易分心、难以集中注意力,是否在阅读、写字或做数学题时遇到困难,是否经常丢三落四等。
3.留意孩子的社交表现。观察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的表现,如是否难以融入集体,是否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是否不愿意分享或合作等。
4.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留意孩子的情绪是否稳定,是否容易感到焦虑或沮丧,是否经常发脾气或出现攻击性行为等。
5.寻求专业人士的评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上表现,建议寻求专业的康复科医生或儿童心理学家进行评估,他们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试和观察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感觉统合失调。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应对策略
1.营造丰富的感官环境。在家中为孩子准备各种触感不同的玩具和物品,如毛绒玩具、塑料积木、水煮蛋壳等,让孩子通过触摸、挤压、抓握等方式感受不同材质的刺激;还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或自然声音,如流水声、鸟鸣声,锻炼孩子对声音的分辨和专注能力。
2.安排合理的运动活动。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如跳绳、骑自行车、踢球等。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性,还能促进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发展。在家中也可以让孩子利用平衡板、健身球等器材进行简单的平衡训练,帮助孩子增强身体的稳定性。
3.培养日常生活技能。鼓励孩子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能有效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让孩子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摆放餐具、收拾玩具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专注力。
4.专业康复训练。如果孩子感觉统合失调较为严重,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评估和训练。康复师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如利用触觉球、弹力绳等工具进行触觉和本体觉训练,通过专业的训练方法帮助孩子改善感觉统合能力。
5.调整教育方式。避免过早、过度地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感官体验和身体运动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如手工制作、绘画、音乐欣赏等,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促进感觉统合的良好发展。
感觉统合失调虽然容易被忽视,却会深刻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理解并接纳孩子的特殊需求,调整教育方式,尊重其发展规律,才能让每个孩子突破“隐形绊脚石”,在成长路上自信前行,绽放独特的光彩。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杨孝霞


内容来自:杨孝霞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