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梓森:技术创新一生追光 光纤通信连通中国
赵梓森,男,汉族,1932年2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现黄浦区),籍贯广东省中山市,光纤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作为我国光纤通信公认的开拓者之一,因发展中国的光纤通信技术和工业所作贡献,1997年被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Institud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IEEE)选为Fellow 会士荣誉称号。
1949年至1953年赵梓森院士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农业化学系、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系有线通信专业;1954年至1958年任武汉电信学校教师;1958年至1970年任武汉邮电学院讲师;1970年至1974年在电信总局528厂工作;1974年至1993年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激光通信研究所所长,后评为高级工程师;1983年至1987年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1987年至1993年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主任高工;1993年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梓森院士主要从事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1973年起,赵梓森院士建议开展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并提出正确的技术路线,参与起草了中国“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光纤通信攻关计划。1982年,赵梓森院士组织研制生产出中国首批实用化的光纤光缆和设备。作为技术负责人、总体设计人,先后完成了中国第一条实用化 8 MB/s、34 MB/s和140 MB/s等6项国家、邮电部光缆通信重点工程,其中有3项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世纪90年代,赵梓森院士领导开发的光纤通信产品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赵梓森院士多次率团出国考察,出席欧洲通信标准协会以及CCITT等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