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来自湖南长沙的72岁的李阿姨躺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妇产科的病床上, 她目光空洞的望着窗外。刚刚经历了一场全子宫切除手术的她,怎么也没想到,十年前体检报告上那个小小的“HPV阳性”提示,竟会演变成今天这样的结果。
“当时医生说没什么症状就不用管,后来忙着带孙子、照顾老伴,早把这事忘到脑后了……”李阿姨懊悔的说道。妇产科主任侯静主任说其实李阿姨的情况并非个例——据统计,我国约80%的女性一生中会感染HPV,但真正重视并定期筛查的人却寥寥无几,让我们跟着侯静主任来看看吧!
一、HPV:宫颈癌的“幕后黑手”
首先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常见病毒。目前已发现200多种型别,其中至少14种被列为高危型。
HPV16/18型是致癌风险最高的型别,约70%的宫颈癌与其相关。约90%的HPV感染可在2年内被免疫系统自然清除,但若发生高危型持续感染,病毒可能长期影响宫颈细胞,经过8-10年的潜伏发展,最终导致宫颈癌。
二、从感染到癌变:一场漫长的“潜伏战”
HPV感染发展宫颈癌通常需要10-20年。在这个过程中宫颈细胞会经历低级别病变(CIN I)→高级别病变(CIN II/III)→早期宫颈癌的演变。低级别病变(CIN I)多数可以自行消退,但需要定期复查。高级别病变(CIN II/III)如果不治疗,有较大可能发展为宫颈癌。
宫颈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晚期可能出现异常出血、分泌物增多等。
三、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从“保守观察”到“手术切除”
**1.低级别病变(CIN I):**增强自身免疫力,60%可自行恢复,6-12月复查一次HPV+TCT。
**2.高级别病变(CIN II/III):**需要进行宫颈锥切术,严重者需要切除子宫防止癌变。
3.宫颈癌:早期可通过手术、放疗、化疗治疗,晚期预后较差。
**警示数据:**我国约60%宫颈癌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期,其中多数有长期未做妇科检查的历史。而早期发现的癌前病变治愈率可达98%以上。
四、预防宫颈癌:这三道防线缺一不可
**1.疫苗防护:**二价疫苗能防御16/18型,四价疫苗能增加6/11型防护,九价疫苗能覆盖7种高危型,9-45岁女性均可接种,未有性行为前接种效果最佳。
**2.定期筛查:**21-29岁人群建议每3年做TCT检查,30--65岁人群建议每5年做一次TCT+HPV联合筛查。65岁以上人群若既往筛查正常可停止,否则继续。
**3.健康加持:**日常中需戒烟限酒、控制慢性疾病、规律性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侯静主任温馨提示大家:李阿姨的病例告诉我们HPV阳性≠宫颈癌,但长期忽视可能酿成大祸。即便错过疫苗接种期,定期筛查也能有效预防,治疗癌前病变的痛苦和费用远低于癌症治疗。
从今天开始预约一次妇科检查,别让子宫成为忽视健康的“牺牲品”。记住:宫颈癌是可防可治的,但前提是——别像周阿姨这样把“小问题”拖成“大手术”。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妇产科 言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