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就懂丨风湿免疫患者度夏指南:空调风扇到底能不能用?怎么用才安全?

科普中国
原创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7月12日起,全国大范围高温高湿天气再袭,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多地有35~39℃高温,部分地区超40℃。中东部高温范围扩大,强度增强,将持续6至7天。河南郑州等地昼夜连轴热。高温预警,温度屡创新高,有很多病友在门诊咨询患有风湿免疫病的病人能不能吹风扇,用空调,也有部分病友反应因空调使用不当导致症状加重,例如:

一位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年女性,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温度设置在22℃左右),且空调出风口正对着膝盖和手腕。几天后,她原本稳定的关节出现明显疼痛,早晨起床时手指僵硬时间延长,活动受限。

还有一位患者,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史的男性,在办公室空调温度过低(20℃)的环境中工作一周后,出现腰背僵硬、疼痛加剧,甚至夜间翻身困难。他回忆自己常穿短袖短裤办公,腰部和背部长期暴露在冷空气中,导致病情反复。

还有老年患者有多年风湿关节炎病史,夏季在家中贪凉,整夜开着风扇睡觉,且未盖被子。次日清晨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加重、僵硬感,无法正常行走,经检查为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与寒冷刺激直接相关。

面对全国各地创纪录的高温天气,我们注意到风湿免疫患者群体对科学降温的迫切需求。现就常见咨询问题,汇总防护要点如下:

过高的气温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

1. 高温不适:暑天高温高湿本身就会让人体感不适,容易出汗、烦躁、疲倦,影响休息和睡眠质量。良好的休息对控制风湿免疫性疾病至关重要。

2. 湿度影响:高湿度可能使部分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感到关节更加酸胀不适。空调的除湿功能有时比制冷本身更能缓解这种不适。

3. 避免中暑:严重的高温可能导致中暑,这对任何人都是危险的,尤其是一些风湿病患者可能服用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如某些免疫抑制剂或激素)。

不当使用空调和风扇也会影响部分风湿免疫病,原因包括:

1. 冷风/低温刺激对风湿免疫病也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1) 肌肉紧张与痉挛:冷风直吹或环境温度过低,容易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可能诱发或加重关节、肌肉的僵硬、疼痛和痉挛。这在早晨或活动后尤其明显。

2) 诱发炎症反应:寒冷刺激本身可能被身体视为一种“应激”,理论上存在诱发或加重炎症反应的风险(尽管机制复杂,个体差异大)。

3) 局部不适: 直接对着关节(如膝盖、肩膀、脖子)吹冷风,非常容易引起该部位的不适感加重。

2. 室内外温差过大:

频繁进出温差过大的环境(如从很冷的空调房走到高温室外),身体需要不断调节适应,这种忽冷忽热对血管和免疫系统调节能力有一定挑战,可能诱发不适。

3. 空气干燥:

空调长时间运行会使室内空气变得干燥,可能加重眼干、口干(尤其对干燥综合征患者),也容易引起呼吸道不适。

4. 空气流通与潜在感染:

长时间密闭开空调,如果未定期通风或清洁滤网,空气质量下降,可能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风湿病患者因疾病本身或药物影响,免疫力可能相对低下,需注意预防感染。

场景: 张阿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夏天在家休息,室外38℃,室内闷热难耐。

错误做法: 她把空调开到22℃,风口对着沙发直吹,结果晚上关节僵硬疼痛加重。

正确做法:

1.温度设定: 空调调至26℃~28℃,避免室内外温差>7℃;

2.风向调节: 让风口朝墙或天花板,利用折射降温,避免冷风直吹身体;

3.保暖准备: 在膝盖、肩膀搭一条薄棉毯,重点保护易疼痛关节;

4.定时通风: 每3小时关空调开窗15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风湿免疫病使用空调要领

1. 空调温度适宜:最关键!建议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C左右。避免追求“冰冷”,以人体感觉舒适、微微凉爽、不出大汗为宜。这个温度通常既能缓解暑热,又不会造成过大的寒冷刺激。

2. 避免直吹:绝对不要让空调出风口直接对着人吹,尤其是头部、颈部、肩膀、膝盖、腰部等部位。调整风向(向上或水平扫风),利用挡风板。

3. 巧用除湿模式:如果主要是湿度大引起不适,可以优先使用除湿模式,既能降低湿度缓解闷热感,温度下降又不会太剧烈。

4. 注意保暖:在空调房内,尤其久坐或睡觉时,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可以穿上薄的长袖睡衣裤,或盖薄毯护住膝盖、肩膀等。穿袜子避免脚部受凉。

5. 定时通风:每隔几小时开窗通风换气一次(如早上或傍晚室外温度稍低时),保持空气新鲜。

6. 清洁滤网:定期清洁空调滤网,减少粉尘和微生物滋生。

7. 温差控制:室内外温差尽量控制在 5-7°C以内,避免骤冷骤热。外出前可提前调高空调温度或关闭空调适应一下;从室外进入很冷的空调房前,先在门口或走廊稍作过渡。

—风扇使用注意事项

1. 避免直吹关节:风扇同样不能对着关节(尤其是疼痛部位)直吹。让风扇对着墙壁或空旷处吹,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即可,利用空气流动带走身上的热气,制造“微风感”。

2. 摇头模式:使用摇头功能,避免固定吹一个地方。

3. 配合空调或自然风:在不太热的时段,单独使用风扇促进通风是不错的选择。在空调房内,可以用风扇辅助搅动空气,使室温更均匀,避免空调冷气直吹。

4. 夜间使用:夜间睡觉时使用风扇更要注意,避免整夜对着人吹。可以放在稍远的地方,设定定时关闭。

场景:李先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怕空调加重晨僵,想用风扇降温。

错误做法: 把风扇放在床边开最大档位,整夜对着头吹,第二天颈椎活动受限。

正确做法:

1.间接送风: 风扇朝向墙壁或角落,通过反射让气流柔和扩散;

2.搭配空调: 空调27℃+风扇低速摇头,促进冷气均匀分布,减少空调使用时长;

3.位置调整: 风扇距离人体≥2米,避免局部关节受风;

4.睡眠保护: 睡前开风扇降温,入睡后调至睡眠模式或定时关闭。

疾病类型和状态:不同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以及疾病的活动期/稳定期,对温度湿度的敏感度可能不同。比如狼疮患者可能更怕阳光和高温,而部分关节炎患者可能对冷更敏感。

个人感受很重要:

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如果开了空调/风扇后,关节或肌肉明显感觉更僵硬、疼痛加重,那么说明当前的温度、风力或风向可能不适合你,需要立即调整(调高温度、改变风向、关掉、或加强保暖)。如果感觉舒适,没有不适加重,则可以合理使用。留意在什么样的环境温度、湿度、通风条件下自己感觉最舒适,症状最轻,有助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在暑天可以使用空调和风扇来降温避暑、改善舒适度,这对于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和休息状态是必要的。

1. 避免冷风/低温直吹关节和身体。

2. 控制空调温度(26-28°C为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3. 在空调房内注意保暖(尤其关节部位)。

4. 风扇主要用于促进空气流通,制造微风感,而非强风直吹。

5. 密切观察自身感受,个体化调整。如有不适加重,立即调整或停止使用。

如果对自身情况不确定,或者在使用后症状明显加重,建议咨询你的风湿免疫科医生,获取针对你具体病情的个性化建议。

作者:李丹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

审稿专家:高冠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大思快跑
庶吉士级
已阅
2025-07-21
老于学科普
学士级
已阅
2025-07-21
科普达人精英
太师级
类风湿性关节炎若体虚复感风寒湿邪,经络闭阻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可通过调整患者的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