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医生问:“哪里痛?痛起来啥感觉?” 很多患者一听就卡壳了,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痛。
今天就来聊聊,看病时怎么把 “痛” 说明白,让医生快速抓住重点,少走弯路。
一、三步讲清 “痛”,医生秒懂你的苦
1. 精准定位:给疼痛“画地图”
别只说 “肚子痛”:用手指在身体上圈出具体位置,越精确越好。比如 “肚脐周围痛”“右下腹像被针扎”,或者用 “巴掌大”“硬币大小” 描述疼痛范围。
要是疼痛会 “跑”,比如从腰部窜到腿,一定要说清楚路线。
2. 花式形容:给疼痛 “贴标签”
用比喻,让医生瞬间共情你的痛:
刀割、针刺:像被小刀划开,或者无数细针扎肉。
胀痛:像气球被越吹越大,又胀又闷。
绞痛:肚子里像有绳子疯狂拧紧,疼到冒冷汗。
烧灼痛:皮肤下像着了火,火辣辣的。
钝痛:隐隐的、绵绵的痛,像被重物压着。
3.动态记录:抓住疼痛“小习惯”
疼痛啥时候来?持续多久?有没有规律?这些细节超重要!比如:
时间:“早上起床开始痛,断断续续一整天。”
频率:“每小时痛3次-4次,每次10分钟。”
触发点:“弯腰、咳嗽时痛得更厉害。”
缓解因素:“平躺休息后好一点。”
二、疼痛打分表:痛到几级该喊救命?
除了语言描述,还可以用疼痛评分表,快速量化你的痛苦。最常用的是数字评分法(0分-10分):
三、加分项:这些细节能帮医生 “破案”
既往病史:比如 “我有腰椎间盘突出,这次腿痛会不会是复发?”
用药情况:“吃了布洛芬,能止痛半小时。”
家族病史:“妈妈有风湿,我会不会遗传?”
缓解因素:“平躺休息/热敷后能好一些。”
下次看病,请按照这份 “疼痛说明书”介绍,帮助医生更快找准病因。